“两业融合”让群众致富奔小康——临武县金江镇以产业带动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发布时间:2020-07-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在镇区,4家扶贫车间吸纳就业300余人,其中有163名贫困户,月工资2500元以上;在杉木桥村,祥木胶合板材厂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 蔬菜基地、柚子基地长期吸纳“基地工人”30多人;5月份,在郴州市木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临武县林森果木种植合作社领工资的“产业工人”有130多人……盛夏时节,临武县金江镇产业促就业成果让人倍感振奋。
近年来,临武县金江镇把产业、就业摆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大力引导曾经的煤老板、经济能人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扶贫车间,以产业带动就业,全力推进“两业融合”,带动精准脱贫,助力乡村振兴,让广大群众稳定增收。
“在家门口就业,我很幸运!”
“受疫情影响,厂里订单减少,一个月上工才10天左右,工资也少,干脆就回来了。”45岁的彭传军是金江镇林森村人,因为疫情影响,今年外出打工的他面临了“无工可打”的困境,在东莞一家电子厂半休假半打工状态下熬了近2个月的他于4月底选择了回家。
在家里做什么能赚钱?回家待了几天后,彭传军一度为生计问题发愁,后来听村里人说镇里引进的郴州市木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一个现代田园综合体,现在还需要人手做事,于是赶紧上门求职,并顺利上岗—— 经过10多天的培训后,在该公司从事开耘耕机等工作。“特殊时期,我能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还可以拿到4000元左右工资,比在外打工好得多,很幸运! “彭传军开心地说。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像彭传军一样在外无工可打返乡后在我公司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村民不下于20人。目前,长期在我公司务工的有130多人,其中固定员工按月发工资的有60多人。”郴州市木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海波介绍,今年来, 随着该公司现代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加快推进,黑米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小龙虾基地等项目的生产运营,该公司吸纳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在家门口挣钱,我很满意!”
6月25日,走进金江镇杉木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500亩蔬菜种植基地,放眼望去,田间里一片绿意盎然,香芋、香芋南瓜等蔬菜长势良好,好几个“基地工人”头戴草帽忙碌其间,在阳光下挥洒着汗水。
“4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田地。当时,看到这么多土地荒废,觉得可惜了,所以,萌生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种植产业,这样不仅能把抛荒的土地利用起来,还能实现带动农户增收,村民就近就业的多赢。于是,在金江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说干就干了。”杉木桥村退休老支书、合作社负责人肖红根说。
2017年,肖红根先后在村里办起了杉木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舜桥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成功打造了500亩蔬菜种植基地和200多亩临武柚基地,带动全村80%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100多个村民就近务工实现增收。
“基地长期固定用工20多人,农忙季节用工则达100多人。”村民肖荣军是基地蔬菜生产管理员,在基地务工已经4年了,每月工资约5000元。目前,他家的小洋房已初步建成,正待装修。谈起现在的生活,他脸上满是笑容:“感到很满足!产业发展起来后,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我在这里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一个月下来也能收入2000多块钱,同时,还有土地流转收入,我很开心。”在基地忙着杀虫的村民陶翠莲,前几年还是个贫困户,蔬菜基地、水果基地建立起来后,他长期在基地务工,于2018年顺利脱贫,日子越过越好。
“在家门口上班,我很感谢!”
“哒哒哒……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金江镇君特电子扶贫车间内的30多名员工有序生产,现场热火朝天。
铁坑村的唐家孝今年5月初到君特电子扶贫车间上班,6月份工资有2600多元。他说,“多亏镇上引进了这么多企业,多亏雷书记他们帮我介绍了这份工作,让我每个月在家门口就能赚到2000多元生活费,我很感谢!”
原来,受今年疫情影响, 41岁的唐家孝一度滞留在家、就业困难。4月23日,唐家孝的母亲郭冬天走进金江镇政府找到镇党委书记雷金主、镇长欧阳磊寻求帮助,希望能帮其儿子在镇上某企业找份工。了解情况后,雷金主、欧阳磊当天就把唐孝家介绍到镇上的君特电子扶贫车间,并成功让其上岗,成为车间一名工人。
“产业是发展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2019年,我镇提供就业岗位1700多个,今年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100多个。”雷金主告诉记者,当前,该镇正在组织开展劳动力资源信息采集工作,准确掌握全镇劳动力资源和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下一步,该镇一方面将根据辖区劳动力采集信息情况,强化用工信息对接和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不断开拓产业发展思路、加大就业引导力度,引导辖区的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等采取灵活就业、临时兼业等形式,增加就业岗位,为返乡农民工、贫困户和留守妇女就地就近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