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期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房地产市场怎么走?」
发布时间:2020-12-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随着疫情的结束,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是不断的加快了复工计划,房地产也不例外,那么疫情后房地市场怎么样呢?最近的后疫情期房地产市场趋势的新闻也是吸引了不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下面文章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这一则资讯。
房产本身作为低频交易的商品,每年的市场总容量相对固定,因此受到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是非常小的。房地产本质上是和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相关,在全世界的房地产市场都体现了这种规律,所以分析房地产市场趋势还是要回到房地产本身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上来。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政策市,首先要看政策,其次是看货币,与货币的流动性呈正相关。
后疫情期房地产市场
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阶段,下行压力非常大,房地产市场处于相对积极的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周期,受疫情影响,会有更多刺激性政策出台,主要表现为因城施策下的局部区域。因此对于后市的判断持谨慎乐观态度,房企维持既定战略,不需要进行中长周期的调整,密切关注“两会”对此次疫情的定调;近期股市的表现,从国外资本市场来看,股市与房地产基本上平行;TOP10房企采取的策略,头部房企对市场的判断不仅会对整个行业造成影响,更会对消费者的购房预期产生影响。
疫情爆发初期和快速发展期,会造成需求被暂时抑制
新冠疫情全面爆发以来,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根据CRIC监测,春节期间88个重点城市商品房成交量相比2018年春节假期减少63%,部分三四线城市零成交。
住房需求短期被抑制,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关闭售楼处和居民居家防疫,导致实地看房无法进行,居民难以做出购房决策。第二,购房预期受到较大影响,观望情绪浓。对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的预期降低;防灾预期增强,短期内购房等大项支出和借贷的意愿降低;对未来房地产市场走势的预期不明朗,都能导致严重的市场观望情绪。
2002年12月SARS疫情爆发后,住房需求在短期内被抑制,随着疫情逐步消除,需求重新释放。疫情期间住房成交和按揭批贷数降至近年最低点;随着疫情在2003年6月结束,住房成交和按揭批贷数重回上升通道。
后疫情期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怎么走?
随着防控工作持续进行,长时间居家隔离,使大家对居住体验的感受更深,将激发居民改善居住品质的欲望,引致7类新型购房需求。
第一,部分租赁需求转为购房需求。租户在疫情中的生活和工作受到较大影响,疫情后将倾向于购买自有住房。一是部分小区拒绝外地租户返回;二是合租的交叉感染风险较大,租户先后返回导致隔离观察时间延长。链家2019年样本城市数据表明,租房的青年人中合租占比达78.2%。
第二,购买和持有第二居所意愿提升。第一居所主要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多位于繁华区,交通便利、配套完善;第二居所主要满足居民度假、休闲、养生等高品质生活需要,多位于城镇郊区或风景名胜区附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人口密度低。疫情期间长期居家隔离,凸显了二居所不仅居住品质更好、还可满足特殊情况下居家隔离需求的优势。
第三,以大户型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将被进一步激发。2014至2019年,全国二三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套均面积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居民不断追求居住空间尺度增加。疫情期间,这一需求进一步被激发。一是全家人连续多日共处,房屋面积小造成的活动空间不足、个人隐私无法保证等弊端非常凸显;二是户型太小则难以区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住房面积对居家卫生的重要性凸显。
第四,对住房产品升级的需求更明确。不仅仅是面积,长时间居家隔离让居民深刻体会到房屋户型、朝向等因素对通风、日照等居住体验的重要影响。疫情中,所有专家都在强调「每日按时通风」,长期居家,室内采光也尤其重要。
理想的住房,户型方正、动静分离;通透上,南北通透最佳,开窗后空气对流;采光上,全明格局、客厅卧室朝南最为理想;观景功能上,客厅卧室带有阳台、飘窗或落地窗是重要加分项。
当前,我国具备上述理想功能的住房占比低。根据2015年人口小普查,城镇住房中成套率仅为85%,约20%为条件较差的平房,约40%在1998年房改以前修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后疫情期房地产市场走势如何?房地产市场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