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雪海探南极——“雪龙”号第35次南极科考航行记
发布时间:2019-03-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新华社“雪龙”号3月10日电题:冰山雪海探南极——“雪龙”号第35次南极科考航行记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经过3万海里航行,3月10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安全抵达上海吴淞检疫锚地,办理进港入关手续。
这是“雪龙”号第22次远征南极并安全返回。自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起程执行第35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载着科考队员风雪兼程,创下南极中山站冰上和空中物资卸运历史纪录,在咆哮西风带布下我国第一个环境监测浮标,更经历意外撞上冰山的险情及成功应对。
中山站冰上卸货创纪录
“雪龙”号从上海港起程,经过29天航行,于11月30日凌晨突破南大洋的密集浮冰区,到达南极中山站陆缘冰区,随即展开破冰作业。
“‘雪龙’号比往年到达普里兹湾的时间稍早,这里的海冰季节性强,即使只差一个星期,冰情也会很不一样。”“雪龙”号船长沈权说,“雪龙”号第一次选择的破冰停泊位置,雪地车无法进行冰上运输,于是及时调整,在最短时间内重新开辟新的冰道,到达新的冰区停泊。
受海冰影响,“雪龙”号每年来中山站都要视冰情破冰至离中山站最近的地方,再将船上物资转运。这次由于泰山站二期工程建设和中山站一些建设项目,物资卸运量大,冰面运输距离达44公里,是中国南极科考史上最远的一次。
经过15天奋战,本次南极科考首场攻坚战取得胜利,科考队成功卸运物资1605吨,其中冰面运输和直升机吊运分别为951吨和654吨,同创冰上卸运新纪录。
“冰上运输和飞机吊运同时展开,冰面作业空间狭窄、吊臂长度有限,‘雪龙’号甲板部通过飞机吊挂和冰面运输共卸运物资1605吨,但来回‘倒舱’的物资达5000余吨。”“雪龙”号大副朱利说。
西风带巧布我国首个浮标
中山站卸货完成后,“雪龙”号2015年12月15日凌晨起程,驶向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进行物资补给和部分科考队员轮换,随后在西风带布放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12月29日,“雪龙”号到达克莱斯特彻奇,原计划在此靠港3天完成补给等任务。当随船气象分析显示浮标布放的最佳窗口是2019年1月1日时,考察队果断决定“雪龙”号提前一天出发,12月30日夜离港南下,争取最佳作业窗口。
2019年元旦,“雪龙”号抵达预定浮标布放海域,在南纬52度39分、东经175度20分成功布放浮标。这是我国首次在西风带成功布放浮标,将大大提高南大洋海-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能力,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西风带成功布放浮标的国家。
“‘雪龙’号在本次西风带最佳海况时到达浮标布放点并成功布放,为我国科考队员在气象条件恶劣的西风带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两个月的浮标监测显示,后来都没有这样好的天气窗口。”沈权说。
罗斯海完成AUV首次南极试验
完成浮标布放后,“雪龙”号继续南下,于1月6日抵达罗斯海新站外围海域,进行建设罗斯海新站物资卸运。
“雪龙”号在海况良好的情况下,利用极昼下的“白夜”完成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无人无缆潜水器(AUV)首次在南极地区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它的应用将会极大提升南大洋综合观测能力。
1月7日,结束罗斯海新站卸货任务,“雪龙”号继续在罗斯海科考,随后航向阿蒙森海。
阿蒙森海历险与成功应对
世界上对阿蒙森海的了解极其有限,这里冰山林立、海雾浓密,今年是我国科考队首次在阿蒙森海东区实施多学科综合调查。在阿蒙森海顺利完成15个站位作业后,“雪龙”号航行时意外与冰山发生碰撞。事后,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船长和驾驶员向新华社记者讲述了“雪龙”号碰撞冰山经过。
1月19日下午,“雪龙”号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海域航行,前往后续调查站点。这一航行区域风速小、湿度大、浮冰和冰山密集、浓雾弥漫。值班驾驶员发现冰山处于船头时,距离仅百余米,无法通过转向避让,驾驶员保持航行的同时全速倒车。北京时间10时47分,“雪龙”号船艏正艏向在南纬69度59分、西经94度04分与冰山发生碰撞。
碰撞冰山后,“雪龙”号迅速倒车退至安全水域检查。经查,船舶动力设备正常、主辅机及轴系正常、通讯及导航设备运行良好,压载水舱、油舱情况正常,仅船艏甲板区域冰雪堆积,经估算约400立方米,重250余吨。
初步确认“雪龙”号安全后,考察队布放无人机重点查勘船艏区域,确认船舶前桅和部分舷墙压在冰雪下,船艏外侧其余水上部分没有受损。安排水下机器人查勘艏部、尾部及船侧周围,确认船舶水下部分也无受损。
考察队随后组织全船人员两天两夜清完船艏甲板上的冰雪,再次详细检查相关设施设备安全情况。
1月21日,“雪龙”号调整方案,结束阿蒙森海科考开赴长城站,3天后抵达长城站外围海域,集中开展船艏受损部件的修理,实现主体功能恢复。28日,获中国船级社批准签发相关证书,认可船舶满足安全航行要求,可继续执行后续航行任务。
环南极航行与穿越印度洋回国
1月29日,“雪龙”号驶离长城站,从威德尔海方向前往中山站。
“‘雪龙’号是船员的家,我们不愿意看到它受伤的样子。航行期间,船员利用航行间隙对船艏桅杆两端的舷墙进一步修复,现场测绘切割钢板,将艏部舷墙和平台基本恢复了原貌。”“雪龙”号轮机长周豪杰说。
2月9日,“雪龙”号抵达中山站,为中山站补给燃油,将昆仑站、泰山站、中山站度夏和参加固定翼飞机项目的科考队员接至船上,5天后起程回国。
穿越印度洋的西风带,是“雪龙”号在本次科考中第四次穿越西风带,也是穿越时间最长、最曲折的一次,经过11天才安全穿越。不过,像前三次一样,“雪龙”号并未受到大的涌浪影响。船长与船上气象保障组密切会商,把握良机,在西风带密集气旋中择机安全通过。
“路途虽然曲折,却是一次成功的穿越,也为今后中山站直接回国走出一条新的航线。”沈权说,“雪龙”号在锚地办理进港入关手续后,将于3月11日晚靠泊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12日正式完成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冰山雪海探南极——“雪龙”号第35次南极科考航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