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海之春”今拉开帷幕 《梁祝》前世今生讲述60年上海音乐进化史

发布时间:2019-04-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东方网记者潘丽娟4月8日报道:今晚,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将以一场《“我和我的祖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主题音乐会》拉开帷幕。

36届,60年,“上海之春”造就了数代上海音乐家群体,涌现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优秀作品,也构筑了许许多多人的音乐记忆。

图说:1959年,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上海之春”前身)上,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俞丽拿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问世,那年,何占豪26岁,陈钢24岁,俞丽拿19岁。

一甲子的岁月足以让孩童变成老者,却也成全了美丽的不老传说。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参加上海市音乐舞蹈会演(即“上海之春”前身),由俞丽拿独奏,上音学生管弦乐队协奏,指挥系学生樊承武指挥。首演获得巨大成功,《梁祝》也由此走向全国。

从1959年春天的上海,《梁祝》飞向了全世界。作为第一位在舞台上拉响《梁祝》的小提琴家,俞丽拿和《梁祝》作曲何占豪、陈钢一道,红遍全国,家喻户晓。

图说:2009年,何占豪、陈钢、俞丽拿齐聚第26届“上海之春”,为《梁祝》50周岁“庆生”。

在中国音乐版图上,《梁祝》是很难逾越的一座高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问世的民族化小提琴协奏曲最重要的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全世界上演频率最高的中国小提琴协奏曲。

1972年,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第二天,美国波士顿一家电台专门播放和介绍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这部佳作也由此有了“The Butterfly Lover”(蝴蝶情侣)的英文译名。从此,“蝴蝶”成为中国文化感动世界的符号。

《梁祝》问世第二年,适逢推崇“新人新作”的“上海之春”成立,当时的中国处处落后,大家都憋着一股为国出力的劲。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族乐团、上海歌剧院等成了上海的创作主力,因为不出作品就会有“落后”的舆论压力,院团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竞争。

“上海之春”逐渐变成各院团彼此较量的舞台。演出前,“上海之春”会有专业评委到各个院团去筛选打分,差零点几分就上不了台,这也为演出保证了质量。朱践耳的交响合唱《英雄的诗篇》、吕启明的交响诗《红旗颂》、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扛鼎之作,都诞生于这一时期。

上海之春音乐节历来十分鼓励新作品,曾经诞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老照片,历数那些从“上海之春”走出来的经典之作——

图说:1962年,作曲家丁善德的交响乐《长征》在第3届“上海之春”首演。

图说:1965年,时年36岁的作曲家吕其明创作了交响诗《红旗颂》并作为第6届“上海之春”的开幕曲。

图说:笛王陆春龄的《我是一个兵》你听过吗?摄于1966年第7届“上海之春”。

图说:1966年第7届“上海之春”,余红仙(左一)等表演评弹《为女民兵题照》。

图说:1978年第8届“上海之春”,上海歌剧院男高音施鸿鄂独唱《满江红》。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海之春”今拉开帷幕 《梁祝》前世今生讲述60年上海音乐进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