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访谈实录
发布时间:2019-03-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关注人民网两会视频访谈。今天做客访谈间的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您好,欢迎您。
包信和: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不久之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了建校60周年的校庆,请问60年取得哪些重要成就?
包信和:大家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立的一所大学, 1958年成立于北京。大学创立以后,很多知名的科学家,包括钱学森、郭永怀、华罗庚都在大学里担任重要的教职,而且在培养学生。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几年中因为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两弹一星”培养人才,所以培养了很多国家急需的大师人才。我们也很自豪的,前几届,大概是培养了4000多名学生,这4000多名学生,后面统计基本上都奔赴了国家科教事业和经济建设前线,特别是国防建设第一线,包括西北这样一些地方。后面也有一个统计,这几届学生当中,评上两院院士差不多有40人,最后成为将军的有10多人。从这方面反映我们这些学生为国家的建设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后面因为种种原因,从北京搬到合肥去了。到合肥去以后,还是坚持以国家目标为中心的办学方针。从学校大家经常听到的,也比较推崇的就是人才培养,特别重要的,值得一提的就是少年班。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后,我们学校当时急国家所急,为国家培养人才,我们办了少年班。少年班去年也是40年,因为是从1978年开始做的。40年的少年班,不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包括最后成才方面都是非常不错。说得出来的,包括在国际上很有名的几位,在美国成为科学院院士的,包括在中国成为科学院院士,包括在不同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都是从少年班出来。
从少年班办学经验当中,实际上我们慢慢总结出拔尖计划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些模式在后面,教育部、其他高校等或多或少参考了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科大,我认为是在国家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探讨,应该说还是做了很多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本世纪后,国家对科研需求特别的旺盛,也是多方面。学校一方面是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科学研究。大家经常听到的是科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例如大家一直比较推崇的机器人“佳佳”,中央领导也好,外宾也好,都有很多对话和互动,就是一个拟人的机器人,也是我们这个平台做得比较早的。
最近这几年潘建伟院士的量子科技方面发展非常快,量子科技包括量子通讯、量子计算,量子的精密测量这几个方面。应该说,除了潘建伟院士以外,我们学校的郭院士、杜院士、陈院士,都在量子和材料方面做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工作。
主持人:你刚才提到中科大教学培养取得了一些成就。目前在创新创业方面又是如何做的呢?
包信和:创新,现在是我们的一个核心任务,前面我也讲了,建校初期是要解决国家的卡脖子的关键的技术,实际上也是需要创新的。我这里要讲的是,创新是中科大与生俱来的基因,一直在大家的骨子里头。在科学研究方面,总是把创新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
科大,我自己认为,它跟别的学校有一些不一样,它是理工科的大学,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更注重理,就是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这类基础学科。在数理化天地生这类基础学科方面的创新,科大不光在国内,在国际上大家都是比较称道的。当然,创新这件事情现在特别重要,总书记也一直在提这件事,而且也是发展的需要,在基础科学创新的同时,要面向国家的重大的需求,这就涉及到创新创业。我自己理解,像科大这样的学校,创新创业并不是要直接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实际上创业是一种理念,通过学生创新创业,铸就科技成果应用的灵魂。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我们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和灵魂。我们中科大的办学特色和优势能否再跟我们介绍一下?
包信和:中科大从规模来说也是不算太大的学校,但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大的,这就毕竟有它特色的地方。总结起来,中科大最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学生培养。我们一直有这样的口号,这个口号从钱学森当时一批人创立这个学校的时候就把基础打好了,基础宽厚实,一定要把基础打牢。以前科大一直是读五年的,其他学校读四年。读五年,前面三年就是打好基础,数理化天地生,特别是数学、物理、化学,最基础的学科,科大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在这方面有很多特色的地方。科大很多学生培养出来以后,在国内也好,到国外也好,并没有完全从事在学校里面后面两年学的专业,知识面特别的广,因为基础非常之牢。大家知道科大的学生不光在硅谷,在华尔街也有占很大比例,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物理、统计的基础特别强,适应的面积特别的广。这方面的学生培养有它的特色。
第二,可能大家都知道,中科大是中科院开办的学校,中科院在国内应该是非常强的研究机构,有一百多个研究所。我们建校初期,办学方针就是全院办校。举整个中科院的全力办这个学校。因为全院办校,我们科大的学生就得天独厚,在科大学基础理论,后面有一百多个研究所,是科研最前沿的研究所,马上可以在研究所实习,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非常好。
刚才讲办学方针里还有一个叫“所系结合”。“所系结合”是什么呢?科大有一个系科,在中科院里面有一个研究所,研究所的所长任这个系的系主任,这样就把研究所和系之间完全打通。我自己也很有幸,当时是在中科院大连一个化学物理研究所,我也在研究所当过所长,当所长以后,按照“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我就到中科大担任了一个化学物理系的系主任,差不多做了13年的系主任。我想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色。
还有一个特色,我前面也提到这个事,中科大一直坚持精品办学、精英教育的方向。在全国扩招、拓展教学条件的情况下,中科大都没有真正做这件事,也就是说还是很有定力的,在安徽这个地方,扎扎实实的把人才培养这件事情办好。1958年、1959年刚刚办校的时候招生,一年招1500人到1600人。60年后,到现在我们一年大概招1800人,也就是说,这60年当中还是保持学生的招生数比较平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这个学校里面,因为它的资源,特别是师生比,都是比较高的。每一个学生享受到的老师培养,相对来讲就比较高。也不是说我们的方法就一定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最起码这个方法是适合中科大的方法。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办学的特色。我也了解到最近推出了新工科,能否就这个情况介绍一下。
包信和:我前面讲了我们1958年建校,当时钱学森先生他们从国外回来不久,要办中国的新型的科学基础教育这个理念,正好是对着“两弹一星”这件事情。当时钱先生在国外整个大的人才培养,当时的模式,基本上是从完全的工科向理科转换的模式,在向工程科学,特别强调科学这个模式走。钱学森回来以后特别强调工程科学的概念,它不是完全做工程,而是更多理解工程里面的科学问题,所以给学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是按照工程科学来设置的。慢慢发展以后,使这个学校更多的面向科学方面。相对来讲,真正的工程这块就比较弱一点,整个发展更多偏向于科学。最近这几年,由于国家的需求发生了大的变化,我们在推新工科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