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山是如何探索实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
发布时间:2021-12-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水源涵养功能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保护任务繁重、生态系统敏感而脆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水源涵养战略区。由于过去传统理念的制约、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快,导致了区域景观破碎、植被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等一系列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大力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努力筑牢西北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青海省祁连山区被确定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地区。
一、基于生态问题现状系统统筹设计
立足于祁连山特殊的生态地位和重大的生态责任,祁连山生态保护修复各项工作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构建相互协调、和谐、联通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从满足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总体要求出发,按照祁连山区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自然、社会、经济各要素,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切实维护好区域内水源涵养、水源补给输出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祁连山区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一是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维护祁连山生态系统稳定。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推进山体生态修复、连通区域水系等措施,实施生态廊道修复、区域生态修复空间优化等工程,维护祁连山区生态系统稳定。
二是开展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提升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通过加强林地、草原、湿地生态修复,优化水源供给等措施,实施林地、湿地生态修复等工程,不断提升祁连山区水源涵养服务功能。
三是恢复破碎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针对祁连山区部分生态廊道受损,物种繁衍、迁徙和种群间交流受到影响,导致野生动物栖息地压缩,野生植物分布区变窄,使区内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部分区域生物多样性功能下降等问题,通过构建生态廊道、加强动植物保护、推进土地沙化治理等措施,实施草原沙化治理、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提高祁连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四是实施生态监管工程,提高祁连山生态监管能力。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与调查、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管等措施,完善生态系统全覆盖、全要素、全指标生态监测网络体系,搭建部门联合、数据共享、监管统一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提升祁连山区生态环境监管能力。
二、基于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特征科学划分工程分区
青海祁连山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水源涵养功能为主,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土壤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随局地生态系统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重要级别。青海祁连山区按照流域分布具体划分为黑河流域河源区、青海湖北岸汇水区、大通河流域和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四个流域分区。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生态经济社会复合效益导向,实施“连山、通水、育林、种草、肥田、保湖、统筹”等各项措施,围绕各流域“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保护修复目标,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整治修复全覆盖、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全覆盖以及县、乡、村三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和规范化建设全覆盖。通过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制度创新等工程项目,有效解决祁连山区“山碎、林退、水减、田瘠、湿(湖)缩”的问题,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屏障功能,切实保障西北内陆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
三、基于目标导向加强工程推进管理
青海祁连山区在生态保护修复实施过程中,强化顶层设计,加强项目管理,全力推进试点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强化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省财政、国土、环保等部门和州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青海省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由财政、环保和国土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等,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及时跟进项目管理,研究解决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试点项目区州、县两级党委和政府也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双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各自辖区内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了省、州、县三级试点工作的组织保障体系。
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试点工作的责任落实。着力从提高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靶向性、绩效性入手,省级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项目管理主体、实施主体和审批主体,建立了由州级政府为主体、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前期会审制度。严格按照省政府批复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完善工作举措,加强组织协调,构建职责清晰、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的责任机制。省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政策、技术方面的指导服务,形成了各级党委政府共同推动、多部门协同配合、专业技术团队参与和项目区协同推进的试点工作格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紧盯项目设计、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绩效目标管理和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组织项目区州县两级政府和项目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三是注重制度建设,强化试点工作的规范管理。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试点工作要求,把生态领域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落地纳入试点工作保障措施中,强化试点工作推进中规范化管理,严肃试点工作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基础台账、监督检查、督办调度的工作程序和相关制度。
四是加强过程监督,强化试点工作的实施质量。加强对试点项目的督查力度,找准问题,协调解决,确保试点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绩效。以现场督察指导为抓手,突出以生态方法解决生态问题,重点对设计方案优化、工程组织管理、问题协调解决等方面进行现场指导。以开工令为抓手,倒逼试点项目勘察设计、方案编制、项目审批等前期手续加快完成。以阶段性工程报验为抓手,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青海祁连山是如何探索实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