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咫尺之间民生福祉大文章
发布时间:2019-03-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2月23日下午,随着同意率定格在99.63%,上海今年第一个“市区联手”旧改征收项目——静安区洪南山宅地块旧城区改建正式启动。记者 蒋迪雯 实习生 龚如意 摄(资料照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对城镇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更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支持加装电梯,健全生活服务设施,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对上海而言,近年来坚持留改拆并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切实改善市民居住条件。代表们表示,要不断总结完善,在更高水平上推进城市更新,把高质量发展更多体现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进一步提升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升功能内涵是关键
“上海中心城区面临的最大民生问题就是居住问题。”谈到旧区改造,全国人大代表、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感受颇深,这些年,上海努力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既提升居住条件,也完善功能设施,让群众生活变得更加便捷。黄浦区等上海中心城区,是优秀历史建筑、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集中地。杲云介绍,对于这一情况,黄浦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通过抽户等方式,让一部分居民搬离,每户居民增加3.5至5平方米不等的煤卫空间,通过成套化改造解决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历史建筑也实现了“留人留房”。
另一种在国内常见的老旧房屋,是建造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四五层楼房。“当时此类房屋的建造标准较低,配套不齐全,要探索老旧小区‘美丽家园’改造。”杲云表示,对此类房屋可从基本配套和安全设施着手进行完善。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加装电梯”已经在上海不少老旧小区推广。
“除了基础设施、外观风貌的改善更新,功能内涵的更新对城市旧区改造更加重要。”杲云建议,国内大、中型城市都可探索打造类似“十分钟生活服务圈”的功能体系。对上海这样的深度老龄化城市,要特别聚焦嵌入式养老服务功能。
让群众深度参与设计
普陀区是工人新村聚集地之一,近年来普陀通过“拆落地”“贴扩建”“抽户”“加层”等改造方式,大力解决非成套房屋的厨卫合用问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认为,要做好旧改工作,一个重要环节是做通群众工作,努力赢得居民理解、认同和支持,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要在中心城区推进旧改,必须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精心做好咫尺之间的文章。”曹立强说,在实际操作中,要始终立足居民需求,按照“一户一策”的设计思路,为每个地块量身打造备选方案,努力让每户居民“居住面积不减小、层高不降低、房间开间不缩小”。总之,就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尽量满足群众合理诉求,在增量面积上尽可能让群众多得益。
曹立强坦言,推进旧改,要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建议,让群众深度参与方案设计,提高改造方案认可度。比如,曹杨新区居民自发组建“金钥匙”团队,让群众来做群众工作,最终实现了居民100%同意,从而顺利推进旧改工作。而在实施过程中,要让群众监督。在改造完成后,要完善管理制度,真正提升小区管理水平。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普陀区2018年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征收,累计拆除二级旧里以下危旧房屋500多万平方米,让20万群众得益。
城市更新不局限在住宅
“政府工作报告中,能将老旧小区改造的内容写得这么详细,这么关注城市的宜居,说明我们的发展阶段达到了更高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建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征说。
徐征说,过去城市更新主要靠“大拆大建”,现在很多是与改造结合。比如上海的石库门住宅,有两种更新方式,一种是“腾笼换鸟式”,居民搬走,对老建筑进行经营性的改造,功能也发生了变化;还有一种是通过“抽户”等方式降低居住密度,居民还住在里面。这个百姓非常拥护,但是难度也很高。
徐征表示,城市更新并不局限在住宅。上海很多上世纪90年代、2000年初建造的商场,现在都在改造。诸如南京路步行街的百联世贸、第一百货,淮海路的瑞安广场,南京西路的恒隆广场,都进行了改造,有些甚至是一边经营一边改造,对城市的影响很小。这种改造的方式,提升了商业设施的档次,也让城市面貌和功能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做好咫尺之间民生福祉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