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闻界庆祝第十七届中国记者节大会侧记
发布时间:2019-03-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职责和使命?在11月3日举行的上海新闻界庆祝第十七届中国记者节大会上,转型路上的新闻工作者们诉说了彼此的初心和坚守:积极有效传播正能量,作出媒体融合新贡献。这既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新要求,也是上海新闻人的共同追求。
传播手段变了价值引领不变
今年3月,解放日报在全国党报中率先探索整体转型,迈出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一步。报社每位记者都有了一个新身份——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解放日报专副刊编辑部主任尹欣从一场特殊的面试讲述了小小的一“点”变化背后的故事。
参加面试的是100多位解放日报记者编辑,他们提交了120多个栏目设计方案,最终选出70个进行完善,3月1日随全新升级的上观同步亮相。从那天起,整体转型的媒体人,每天都在努力学做一名“新记者”。党报的报道更快了,突发和首发信息都能第一时间在上观落地,及时发出党报主流声音,“我们的工作节奏变了,平台变了,思维方式变了,不变的是以正确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的使命与担当。”
在文汇报首席记者、《文艺百家》副主编邵岭看来,新媒体时代,新闻人不仅要拼速度,更要拼质量。“如果媒体人仅跟着网络的声音走,很容易被带进坑里,只有自己看过,才能对作品有基本的独立判断,在这个基础上和作者交流,确定选题,这样的新闻和评论更客观。”
直面社会热点挑起职业担当
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更好地诠释媒体责任。一群新闻人用了两年多时间,蹲守在上海的22家医院,孕育了一档名叫《人间世》的新闻纪录片。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渠道播出推送后,引起热烈反响。
在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Knews公共政策报道总监周全看来,正因为医患关系复杂,媒体从业者更不能把视线移开甚至选择漠视,“媒体可能无法给出最后的答案,但争取管理部门和医患双方的支持,推出有力度的作品,发现问题,探寻真相,寻找办法,是新闻工作者矢志不变的责任与坚守。”
还有一群新闻工作者,他们争当社会有心人,不断发现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爱,将它们汇聚、传递,融汇成一股大爱的暖流。上海交通广播节目监制、1057大家帮节目主持人白瑞说,“大家帮”要做的是有温度、有力量、更有品质的节目,“它和上海国际大都市是匹配的,带你去看看这座暖心的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正是由于新闻人的发现和讲述,这档节目被网友称之为“爱上海的100条理由之一”。
永远扎根基层呼唤群众所需
新闻记者常被誉为“无冕之王”,因为他们总把目光聚焦城市基层,无论何时何地想群众所想,呼群众所需。在新民晚报特聘首席记者邵宁的报道中,老式小区电梯改造问题曾牵动了许多人的心。采访时,一位老人呼吁推进老房装电梯,他说“哪怕我这辈子乘不上,后来人也是受益的。”在大半年时间里,就老小区电梯改造问题,她奔走各小区和相关部门,采写30多篇报道;在上海两会、全国两会期间将代表委员的建议通过报纸和新媒体反映。
今年6月,市住建委和规土局召开现场会,带来了好消息:简化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审批程序,从46个章减为15个章,申请办理时间从1年缩短为三四个月。“做了21年民生记者,我的采访领域从来没有离开过社区。”邵宁说,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民生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群众不断有新需求出现。如果说,20年前大家关注衣食住行,现在则集中在环境、物业、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就连养老问题也不仅仅是吃饭、护理,而更多的是精神需求,这更要求新闻记者永远把根扎在基层,为民疾呼,不忘初心,坚守使命。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海新闻界庆祝第十七届中国记者节大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