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林草事业发展述评(下篇)
发布时间:2021-11-3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春风吹新绿,植树正当时。“雨水”节气一过,祖国大地从南至北陆续开启新一年的国土绿化。
植绿护绿,从春到冬,年复一年。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渐行渐近,城乡居民在美好生态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特别是“十三五”期间,绿色在广袤国土上不断延伸,为全面小康铺就幸福底色。
提质与增量,生态系统明显改善
过去5年,是林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发力的5年,是生态系统质量全面提升的5年,是林草资源保护全面从严的5年。
5年来,国土绿化赢得世界点赞——
从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建设百万亩人工林,到数亿人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到“党委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牧民参与”的库布其治沙,中国为世界贡献的一抹抹绿,凝结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心血汗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造林5.45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我国成为同期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5年来,草原生态保护不断加强——
这个冬天,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大武乡格多村,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充足的冬饲草,保障牦牛安稳过冬。
多年前这片草地是“牛羊吃不饱”的黑土滩。通过种草复绿、草原禁牧,组建种草合作社,格多村18万亩黑土滩已有11万亩褪去“荒芜”披上“绿衣”。
草原重获新生,牧民欢欣鼓舞。5年来,我国实施禁牧草原补奖政策,中央加大财政投入提高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和绩效奖励,深入实施草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展人工种草生态修复试点,天然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6.1%,草原退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5年来,湿地从抢救性保护走向全面保护——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审议了湿地保护法草案,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进行立法,将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完整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开展了省级湿地立法。
“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增强湿地生态功能。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湿地保护与恢复补助项目2000多个,启动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全国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
5年来,“绿进沙退”的生态保卫战仍在持续——
2月3日,中宣部宣布授予空军某运输搜救团一大队 “时代楷模”称号,他们39 年扎根荒漠,飞播造林作业面积2600余万亩,为荒漠地区、沙漠地带筑起绿色屏障。
中国荒漠化防治数十年,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原本零星分布在荒漠化地区的绿色正在逐年增加,由点连成片,绿色中国底图不断扩大。
“十三五”期间,防沙治沙工程深入实施,启动了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我国累计治理沙化和石漠化土地1.8亿亩,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面积达2660万亩,荒漠化沙化面积和程度持续降低。毛乌素、浑善达克、科尔沁、呼伦贝尔四大沙地等重点地区由“不毛之地”变为“塞上绿洲”。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明显减少,北京沙尘天气次数由2000年前后的年均13次减少到目前每年2-3次。
护绿与守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人的流动,但阻挡不了候鸟迁飞,也无法阻断野生动物迁徙。
元月末,黑龙江省虎林市发现清晰的雌性野生东北幼虎足迹。之后6天内,这只东北虎往返于黑龙江虎林和俄罗斯境内3回。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监测到越冬水鸟达28.8万余只,比去年同期增加4.1万余只,越冬水鸟数量连续4年保持增长。
动物们“点赞”好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为大尺度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精华,我国决定建立国家公园体制。5年来,中央确定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探索出保护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
东北虎豹试点区推进黄牛下山圈养,将更多的生态空间让给野生动物,仅2020年监测就发现至少有7个东北虎家庭、10个东北豹家庭携带幼崽,东部核心区域基本实现“众山皆有虎豹”。海南通过国有土地置换集体土地的方式推动核心区生态搬迁。三江源试点区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11%、30%以上,藏羚羊恢复到7万多只。祁连山试点区同时发现多只雪豹已成为常态,棕熊、猞猁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时常出没。
过去这5年,我国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全面禁止象牙、犀牛、虎骨及其制品贸易,不断改善野生动物栖息条件,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捕猎交易野生动物行动。持续开展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抢救性保护,大熊猫、朱鹮、野马、苏铁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全国3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正在火热推进,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神奇和美丽。一个个森林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森林拥抱城市”,一个个森林乡村让人们在绿水青山中感受田园雅趣与美丽乡愁。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自然,在森林中打开“五感”,疗养身心。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既是新征程的目标和航向,也是新时代的使命和责任。
增收与脱贫,生态扶贫绿色惠民
“十三五”期间,林草行业成为脱贫攻坚生力军。各地依托林草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云南,全国脱贫任务最艰巨的省份之一,也是生态护林员中央投入资金最多、省级配套资金最多的省份。中央共向云南投入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28.21亿元,省级配套15.52亿元。目前,全省实聘生态护林员18.3万人,人年均管护收入9000余元,带动超过78万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5年来,全国共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110.2万名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这个冬季,新疆阿克苏地区林果种植户们可一点没“冬闲”。阿克苏地区各县市开展“科技之冬”林果业技能大培训,课堂就设在果园里,防冻、剪枝、无人机植保,技术推广员把这些实用技术手把手传授给果农。
林果业是阿克苏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几年,阿克苏通过技术培训、改进种植技术、延伸产业链等措施推进林果业提质增效,2020年林果业总产值达141.79亿元,林果业收入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0%。
和新疆林果一样,在全国许多地区,油茶、林下经济、花卉、竹子、森林旅游康养等特色林草产业成为助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2020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7.55万亿元,带动3400万人就业,林区山区农民收入的20%左右来自林业,部分林业重点县收入占比超过60%。
这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国落地生根、广泛实践,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5年来,全国林草人奋力描绘的美丽画卷铺展在中华大地上,凝聚起新时代的奋斗伟力、人民伟力,推动林草事业迎着新时代的光芒砥砺前行。(记者迟诚)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十三五”时期我国林草事业发展述评(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