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一级响应前24天深圳抗疫全记录
发布时间:2021-10-1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3日:武汉的异常、深圳的警觉与提前布防
1月4日-7日:“一号病例”返深
1月8日-13日:社康首现“人传人”线索
1月14日-16日:全市启动联防联控
1月17-19日:深圳-武汉-北京
1月20-21日:官宣“人传人”
1月22日-23日:广东一级响应,深圳两例出院,武汉封城
·前言
2019年底从深圳赴武汉探亲的张静(化名)一家六口,和张静留守深圳的婆婆,无意间成了深圳、广东乃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人物线索。这个冬天,以这一家人的足迹和经历为切口,我们展开对深圳抗疫战斗、尤其是1月24日(广东一级响应、武汉封城次日)之前这段时间,深圳“自选动作”的复盘。
事后复盘,自然是站在现实的位置回望历史。深圳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移民城市、口岸城市,在应对疫情方面有着比其他城市更大的风险,然而以人们的普遍印象,深圳的三甲医院数量、人均床位数在全国并无优势,甚至总被批“短板”。可这座“医疗短板”城市,在整个抗疫战斗中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健委)官员表示,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尤其传染病疫情,在暂时没有确切有效诊疗方案的前提下,医疗救治只是兜底,更大的战场是及时监控疫情,充分利用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服务,早发现、早隔离,阻断传播途径,联防联控。在这些环节上,深圳这次干得漂亮。
如何提前预防、如何发现病例、如何隔离、如何治疗,一环紧扣一环,这是一个系统的应对过程。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深圳为何如此警觉,快速反应?从事后每个关键日期、每个关键节点的复盘来看,在突发的疫情之下,深圳传染病的监测预警、诊疗机制,卫生健康系统从基层的社康中心开始的自发应急行动,形成了正向的信息传导、治疗体系,最终的抗疫战斗因此获益良多。
此外,深圳基层医疗的高效管理机制、深圳与香港间的畅通互联、深圳自非典以来形成的应对经验、应急系统的动员力与执行力,这些所形成的合力,也极大丰富了“深圳答卷”的加分项。
基层社康的职业应对
1月15日凌晨1时,深圳市报告了广东首例新冠肺炎观察病例,即张静(化名)的父亲。在确诊前,张父、张母1月10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下称“港大医院”)急诊科就诊,当夜即被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市三医院”)隔离。在这个时期,社会、公众对新冠肺炎的认识,远远没有今天清晰。
为什么还没确诊就先隔离?因为深圳的疾病监控系统早已警觉并启动了应急机制。而张静父母得到的“转院”安排,其实源自他们的亲家母——并没有去武汉的张静的婆婆。事后来看,张静婆婆才是推导出“人传人”的第一份证据。
1月8日,张静婆婆因“腰酸背痛”到深圳市中医院学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学苑社康”)就诊。全科医生李天昊当天接诊的一系列操作,包括给患者戴口罩、问询,第一时间在线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联系上级主管医院,均系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范围之内的动作。后文会详记李天昊医生这波“教科书般的操作”。
而李天昊的警觉,则与其此前接受的一系列提醒信息和培训密切相关。深圳医疗系统内部在2019年12月中旬以后,除了常规的冬春季传染病培训演练,尤其关注到了武汉不明原因肺炎信息。李天昊和他的同事、同行们已经接受过数次有针对性的培训。而在冬春季传染病培训演练以外,针对2019年深圳市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深圳市也实施了早防联防,推进疫情规范处置。这些举措令全市医疗系统工作人员时刻绷紧神经,不放过每一条可疑的线索。这正是李天昊高度警觉之源。
张静的婆婆,以及她去过武汉的六位家人,也就此被纳入深圳全市疾控系统的监测体系,列为重点筛查对象。回头复盘,细思恐极,如果基层社康忽略掉这个案例,仅按普通流感诊治,这一家的传染源,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院办院管”的效率体现
监测系统率先从基层社康系统警觉,与深圳二十多年的基层社康建设不无关联。
1996年,深圳在全国范围内先行先试,开展社区健康服务。在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医改”历程中,实行分级诊疗的改革也一直是深圳医改的重点和方向。据2018年出台的《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机构设置标准》,深圳的609家社康中心均设置有全科医学科,能开展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共卫生网络的“网底”,社康中心比大医院更利于在疫情初期深入社区,发挥“观察哨”的作用,及时发现、防控社区轻微病症,阻截疫情蔓延及可能的社区暴发,从源头上打响防控第一枪。
“院管院办”则是深圳社康区别于其他地区社康服务机构的另一特色。简言之,就是一家综合医院直接参与下属社康中心的管理,将优质的医院资源直接下沉至社康。
以李天昊医生为例。他在暨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即进入深圳市中医院住培,其中两年多为临床培训和理论学习,又完成了第二阶段6个月的基层社康中心实践培训,并于2019年9月结束培训,毕业后留在深圳市中医院下属的学苑社康工作。本次李天昊医生能够敏锐发现异常病例,是他在医院三年医师规范化培训出来的独立接诊能力的体现。
“院管院办”也让李天昊的上报流程迅捷高效。据李天昊回忆,在接诊张静婆婆后,他马上在线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联系市中医院医生。中医院了解情况后立即上报院领导,随后向疾控系统报告,疾控系统立即响应并进行调查评估。
此后开展的疫情联防联控需要大量排查社区人员信息,社管中心在此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社管中心以区域社康为单位,协调社区工作站、社区民警,组织社康中心骨干成立了“三人小组”,专门负责对公安系统下发的重点人群名单开展核查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转运。
此外,社康中心还负责落实对签约居民进行疫情预防照护工作。居民发生普通的“头痛脑热”状况,担心疫情不敢外出就医,这时社康中心全科医生里的“家庭医生”就能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诊治。
“三名工程”凝聚多方合力
张静父母在并未确诊时就被以高规格防护措施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定点传染病救治医院)隔离救治,则体现了深圳医疗体系的另一大优势——科研能力。在这起案例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科研团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他们的及时信息通报和实验室成果,提前为这场“转院”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事后来看,这一波操作,也是必须打高分的。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2020年广东一级响应前24天深圳抗疫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