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能否承受住春节期间的巨大需求
发布时间:2021-03-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2021年还没过完一个月,小欣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核酸检测了:一次是在所住小区的组织下被检测,另外两次则是作为志愿者协助组织其他小区检测。
28岁的小欣是一名在读博士,2020年最后一天,她从北京返回家乡沈阳。到家不久,小区就通知将开展居民全员核酸筛查,但小欣的第一次集中核酸检测并没有像她在学校内做得那样顺利,“一些看似非常简单的流程操作,一旦人多了,也会变得复杂”。
组织者会先把小区居民身份证收上去,通过念名字挨个统计个人电话,交由人员录入电脑系统,而居民们需要再等一轮点名,拿到身份证后才能进入采样区绑定试管信息、做咽拭子。“完全可以排队轮到谁时,把两种登记一次做完,直接进去采样。”虽然各小区都划分了检测时间段,但小欣觉得,当时现场流程设计得还是有点“笨”。
后来,小欣成了沈阳皇姑区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两天的工作中,他们依然会对居民实行两次登记:一次登记联系方式和地址,一次把身份证跟试管的信息绑定在一起。
“有些混乱”是她对当时现场留下的第一印象:“大家不太熟悉检测物资和材料,都会先手忙脚乱地准备材料,就顾不上维护现场秩序,来的居民也会隔得距离比较近,有的大冬天怕受冻的大爷大妈还会嚷嚷几句‘怎么不快点儿’。”
眼下,随着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到来,北京、河北、东北三省等出现疫情反复的地方,纷纷在短时间内集中组织大量市民核酸检测。不过,这一本是为了疫情防护开展的“安全举措”,因为动辄上万人的聚集,在组织流程、效率等方面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
甚至河北邢台隆尧县在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中,还出现了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先“谎报”全员阴性结果,两天后才发现送检样本中有一管1:10的混检样本呈阳性的情况。
小欣在皇姑区全员“混采”信息录入时也差点犯错。作为志愿者,她的工作是,拿到采样试管后,首先需要把试管上的条形码扫描到“样本采集”的手机程序上,然后把试管递给一米之外的采样医生,接下来,她再实行五人一组的身份证逐一扫描录入系统。
但这套系统偶尔会出现卡顿,甚至有一次,到某组的第四人时,系统还崩溃了,导致这一组的咽拭子样本被暂时搁置,之后的信息也全都需要改用手写录入。当小欣启封新一组试管,并做完手写录入后,听到“最后一人,可以封瓶”的医生错把新一轮的第5人咽拭子装进前一轮被搁置的试管瓶里。幸好,他和小欣又做了确认,两人调换了信息录入顺序,才得以展开后续工作。
系统的崩溃不仅仅是采样组织者会遇见的事情,受检者也遇见过。1月21日晚,家住北京东城区的叶子收到了来自社区疫情防控的一则通知,要求小区居民第二天全员参与免费核酸检测,具体时间地点可在“北京健康宝”上预约。
通知不仅来得突然,叶子还发现当晚压根打不开健康宝上的“预约功能”。第二天,“约不上”的叶子只能去现场排队,而长长的队伍中却混排了已预约和未预约的两组人。
在海淀某街道办事员华峰看来,这一切其实都是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改善的。
华峰参与了北京新发地疫情的筛查,现在正组织自己辖区集中核酸筛查。他认为目前的这次检测就进展得不错。“现场组织有序,检测速度很快,一个小时可以检测3000人”。
但去年6月,第一次承担受检人员信息对比录入的华峰却没这么自信。当时,生活已逐渐回归正常的北京,因为新发地的突发疫情展开了第一轮大规模核酸检测。“那次就比较忙乱,需要依靠人工将信息录入到数据库中,还要现场逐一比对信息。”华峰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而今年1月中旬其所在社区的全员核酸检测中,新启用了多台智能数字终端直接扫码居民手机健康宝预约码,“速度直接提升10倍”。扫码后信息实时录入“北京市核酸检测信息统一平台”,受检人员二维码和试剂二维码会实行绑定,全程不超过30秒。老人或是受限其他因素未能持有预约码的居民,现场工作人员还会引导其至自助机器上生成二维码。
华峰也承认,“大规模检测才刚刚开始,肯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他最近就将如何使用智能数字终端,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形成应急处置预案等等内容加入了街道疫情的防控培训会议中。
叶子所在的东城区,当天也增加了检测点。下午5点叶子来到新增点,20分钟就完成了检测,第二天上午,她的健康宝就出现了核酸检测结果。“还是挺快的”,她表示。
如何妥善处理海量样本以及提高检测效率,这样的考验不仅出现在大规模全员核酸检测的现场,还有后方的实验室里。
多家第三方检测机构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从拿到样本,到检测,最后完成数据上传、让受检人收到检测结果,时限一般是12小时。其中,样本检测会在四至六小时内完成。“早期还是24小时,现在已经大大缩短了,未来还会不断加快。”
“混检法”就是提高采样及检测效率的办法之一。根据国家卫健委的解释,“混检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采样时,如5人或10人分别采样后,放至同一采样管中,这种模式称为“混采”,多数情况下,它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另一种模式是单独采样,送往实验室检测时,再将5人或10人的样本取相同体积混合在一起,这称为“样本混合”,某种程度上,它对检测敏感性有一定的影响。
理论上,采取所有这些方式的检测不会存在“漏检”情况。“首先,核酸检测的试剂盒是通过了国家药监局认证过的,它是经过了非常严肃严格的临床和注册检验,它的性能是完全达到国家标准才会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其次,操作上,检测机构也是有操作规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博奥晶典品牌部的工作人员周畅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表示,如果真出现“漏检”的情况,要么,可能因为采样不规范,要么,则是因为病毒在人体内有潜伏期,且个体有差异,从而造成一定时期内没能检测到。
检测机构也会通过改善人员和仪器的配置来提高效率。去年12月,第三方检测机构迈基诺医学检验所承接了北京顺义的大规模核酸筛查项目,公司实验室安排了三个班次,每个班次10个人,24小时运转,再加上增加一些检测仪器,最终,其每日检测通量超过2万管,24小时内储备能力达到4万管。“核酸检测行业肯定会在近两年内有更大发展需求。”迈基诺医学检验所董事长伍建介对《第一财经》YiMagazine说。
事实上,在检测现场,也可通过类似的方式优化检测流程。已越来越有经验的华峰就会在平时多组织几次演练,以便能在现场加快速度。今年1月,他参与组织的两次集中检测中,在符合要求的采集区内均开辟了8个通道,每组配备两名医生和两名志愿者,互相轮换,3至5人负责现场协调,外围再配备10人,如此,基本能维护近千人检测。目前,华峰和同事们配合医生、检测机构共检测近万人,“还没出过一例错误”。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核酸检测能否承受住春节期间的巨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