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市”新生商業傳承見証時代變遷
发布时间:2021-01-2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人民網北京1月27日電 (池夢蕊)東四南、北大街是北京歷史悠久的商業中心之一,從元代開始,這裡商賈雲集、南來北往。隨著時代變遷,街面上的店鋪幾經更迭,商業氛圍卻有增無減。如今,這條全長2.74公裡的大街沿線商業比例達69%,分布著30余家知名老字號和國營老店鋪,保留了京城為數不多的老業態,同時承擔著周邊居民的民生保障功能。
去年8月,東四南、北大街啟動了整治提升工程,再現“京韻大市”的古都風貌。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東四南、北大街的業態進一步調整更新,沿街店鋪以全新面貌亮相。
老商場變身文創園
1月1日,東四南大街路西的一座5層小樓剛剛拆掉綠色圍擋,寬大的落地窗鑲嵌在白色的樓身上,文藝氣息十足。熟悉這裡人都知道,這座建筑曾經是北京著名的三友商場。去年3月,三友商場遷址,原址成為亮點文創園在東城區的第四個文創園——東四·1517。
“1517的意思是東四南大街15號和17號,這裡毗鄰王府井商圈、朝陽門商圈和隆福寺商圈,是文化、金融、生活的交匯處。”亮點創始人丁平介紹,東四·1517建筑面積約9000平方米,主要面向文化金融、藝術設計、科技創意等企業招商。
現場看到,樓體外立面已經基本完工,內部空間正在調整。首層為臨街商業與辦公配套,2-5層為辦公空間。在有限的空間中,一座18米高的“藝亮點美術館”依樓而建,盤旋而上,這裡將定期舉辦不同主題的藝術活動。此外,東四·1517還打造了8處共約1800平方米的精品花園,其中5樓頂層的花園面積達1100平方米,人們可以在工作之余放鬆精神,俯瞰古都美景。考慮到城市中心的停車難題,文創園將北側樓體改造成了現代立體停車庫。
據了解,東四·1517計劃於今年5月底改造完工,目前招商工作已經啟動。“未來,我們將發揮城市中心花園人文美創空間的特色,舉辦各種文化類的藝術展覽、藝術活動,並融合自身花園式辦公的場域特點,與社區聯合舉辦活動,造福社區居民。同時,我們也會根據東城區相關政策引導的文化發展方向,舉辦一些符合城區規劃的藝術活動及服務項目。”丁平說。
東四·1517並不是東四南、北大街上唯一的文創園。
從元代的漕運經濟、求學服務,到明清時代的隆福寺商業、批發市集,再到上個世紀末的百貨市場、便民超市……800多年來,東四南、北大街的業態不斷變化發展。近幾年,在“崇文爭先”理念的指導下,東城區進一步加強“文化東城”建設,越來越多的文化企業落戶東城,東四南、北大街的“文化味”也越來越濃:2015年,紀念中國著名戲劇家、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創始人之一焦菊隱先生而建的菊隱劇場在東四南大街落成,為戲劇愛好者及非職業團體提供了戲劇專業的實踐平台和藝術交流平台﹔2017年,東四北大街東側的東四七條胡同裡,由飄HOME酒店改造而成的亮點·東四七條文創園建成,內嵌一座小巧的美術館,定期展覽年青、新銳設計師的藝術作品﹔2018年,位於東四北大街西側的隆福寺北裡文創園開園,北京唯一的木木美術社區坐落於此。一家家劇場、文創園的建成使東四南北大街的文化產業漸漸興起。
老業態留下生活記憶
新業態的興起同時,老業態也在這條大街上得以保留。
作為東四南北大街唯一的綜合性商場,三友商場在東四南大街上遷址開張。三友商場成立於1985年,原名三友紡織品商場,曾經是北京最大的紡織品專營商場,其經營的外貿產品、羊毛衫供不應求,營業面積最大時達5000平方米。重新開張的三友商場面積精簡了不少,主營羊毛衫、羽絨服等,受到老顧客的喜愛。
上了點歲數的北京人都知道,過去北京有一種商店叫“信托商店”,在工資不高、物資匱乏、憑票供應的年代,人們逛不起百貨大樓、西單商場時,信托商店就成了首選。北京曾經有十多家國營信托商行,如今僅剩一家位於東四北大街43號,即北新橋信托商行。
“幾十年前,一輛全新的自行車要100多元錢,是普通人收入的兩到三倍,很多人買不起新車,便到信托商行買二手自行車。”北新橋信托商行相關負責人說,與舊時走街串巷、收購舊物的小販不同,信托商店給出的價格相對公平,“以前我們採用委托方式進行交易,現在則一般採用收購方式進行交易,交易時我們會評估商品價值,給出合理的價格。”
走進北新橋信托商行,歷史感扑面而來,裡面林林總總地陳列著手表、攝影器材、家具、首飾、自行車等二手物件。“我小時候在這裡買過二手山地車,質量和渠道絕對有保障。”家住東四附近的林先生告訴記者,他希望這裡能一直開下去,讓人們能找到老北京生活的記憶。
中國書店是北京唯一一家收售古舊書籍的國營書店,在北京有多家分店,位於東四南大街的燈市口分店已經營了近70年。400多平方米的店鋪儼然是古舊書的海洋:店鋪中間一張張寬大的桌子上分類擺放著萬余種舊書。其中有兩個書台的舊書,價格更是便宜,大多2-5元不等。四周高大的書架也擺滿了各種年代的精品舊書,其中不乏珍貴版本的書籍,如解放區大連光華書店1948年重印的《魯迅全集》1-20冊、上海書店1986年重印出版的《良友》畫報、中國書店出版的《敬勝齋法帖》《乾隆程甲本紅樓夢》等。“像中國書店這樣經營古舊書的書店已經不多了,這裡沒有網紅打卡,隻有安靜的讀書環境,如果有耐心可以淘到不少好書。”一位顧客說。
老字號升級煥發新光彩
被保留下來的不僅有老業態,還有東四南北大街上的老字號和老店鋪。
東四大街在元代稱十字街,是十分繁華的商業街。明永樂年間,東四十字路口修建了東、西、南、北四座牌樓,東側牌樓上書“履仁”,西側牌樓上書“行義”,南北的牌樓上書“大市街”。“大市街”上曾經有許多知名店鋪,包括富冠京師的“四大恆”錢庄,恆信公、華盛東綢布店,永安堂藥店和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樓,制黃白蜂糕的美蓉齋和瑞芳齋餑餑鋪等。雖然很多已經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但是其中一些老字號、老店鋪延續下來,並隨著大街的提升煥發新的光彩。
吳裕泰茶庄從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起一直坐落在東四北大街44號,至今已有133年的歷史。去年7月,店鋪與東四南北大街同時啟動改造。
為了與大街風貌保持一致,吳裕泰採用“統規自建”的改造方式,即企業根據統一規定自行設計,並承擔部分修繕、修建費用。記者在現場看到,改造后的店鋪外觀由精致的銅板構件及實木柱廊組成,青磚灰瓦的主體建筑與大街整體風貌保持一致。門頭上方傳統手工磚雕和通透的現代化玻璃幕牆交相呼應,將傳統與時尚相融合。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城:“大市”新生商業傳承見証時代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