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媒体:生前预嘱是文明礼物 让智慧在黑暗中闪光

发布时间:2020-11-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祁胜勇

本报记者 祁胜勇

  生前预嘱:让人类智慧在黑暗中闪光

  亲人的两难:任何一个方向都是黑暗

  在“选择与尊严”网站上,一个女儿这样写下自己的悲伤:所有的选择都是错的。

  10年前,父亲检查出肺癌,已到晚期,并多发性骨转移。“我一路到了广州,又哭回深圳”。

  当时家乡医生提出手术切除病灶的方案后,兄弟姐妹们商议是否需要到北京继续化疗、放疗,还是放弃?每一种方案背后,都有着让人难以承受的伦理煎熬。“最后没有选择放化疗,而是陪着父亲四处旅游。疼痛果然如期而至。用锶-89替换下钐-153,还是根除不了父亲无边无际的疼痛。

  痛,父亲似乎直到死,一声都没有叫出来,经常能看到他在抖动、忍耐。杜冷丁只能稍稍缓解疼痛。我们必须每隔几分钟就为他换一个姿势。他暗自抵抗疼痛,虚弱得说不出一句话。

  我被前所未有的挫败感包围。你在外事业上奋斗得再成功,甚至你愿意出再多的钱,也无法在病魔面前为亲人赎回半分尊严。

  11月27日中午,接到姐姐报丧的电话。站在香港街头,我茫然四顾,没有一滴眼泪:他不用再疼了!他不疼了!

  父亲去后不久,我们无意中得知,哥哥一位同事的父亲,也差不多同时查出肺癌,也是晚期,也是骨转移。但他们家选择的是截然不同的方案:全力以赴救人。手术、放疗、化疗都做了,我父亲去世几个月,那位老人依然健在。

  这让我无限后悔,如果当初我们选择化疗,选择中医,父亲现在还会活着。我不该在父亲人生最紧要的关头,用消极的人生观替他抉择。哥哥同样为他力主的方案深深自责,它甚至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后来,那位同事听了哥哥的自责后,却反过来说,他为父亲选择积极治疗的方案让他后悔一辈子。因为做完手术后立即放疗、化疗,他父亲一进医院就永远躺在床上,完全没有机会像我父亲那样来回走动。

  他父亲在病床上坚持了一年,后来癌细胞转移到颈椎,为做手术,先在头骨上打进两个螺丝,然后系上秤砣一样的重物,用滑轮控制,做牵引,拉伸颈部好几天,然后才能手术。这种酷刑般的场面,让他几近崩溃。他一生都无法原谅自己的愚蠢。

  为了他父亲多活的半年多,他们不惜代价选用最好的药,前后花费了70多万元,但结果还是让他父亲几乎变成植物人。那多活的半年,是毫无生命质量的半年,被折磨得生不如死的半年。如果早知道结果会那么可怕、那么痛苦,他们说什么也不会为了万分之一的可能,选择这种不计代价的治疗方案”。

  “生前预嘱”:文明的礼物

  不仅仅是亲属,当面对死亡时,医生也往往无所适从。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说,比如我们治疗的一个病人,92岁了,靠呼吸机维持,不算药,每天费用千元以上,如果心脏好的话,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没有问题,但就是抢救过来又能怎样?恐怕也是老年痴呆了。

  还有过这样的例子,一个孙子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像打赢一场战役一样抢救我奶奶,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而他的奶奶已经105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危重症科(ICU)李宏亮医师对此深有同感,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气管切开的老教授,老教授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但他的家属仍不切实际地恳求医生把他救回来。“因为肾衰竭,老教授浮肿得十分厉害,这给我们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稍一用力就在他胸前留下深深的手印,这使我每次向下按压都于心不忍。但即使我们全力抢救,老教授还是走了,走得很痛苦,他的家属对于无法挽留他的生命也很痛苦。”

  心脏按压的医学要求是,每次要使胸部按下5厘米,许多时候肋骨都会被折断!

  当生命不可逆转的时刻,过度的医疗对临终者是一种“人伦大难”!

  随着医疗科技、经济的发展,这种人伦大难愈演愈烈、越来越普遍,生命支持系统可以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十年维持临终者的呼吸、血压、心跳,甚至维持到病人早已经离去。

  罗点点先是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不插管俱乐部”,力争“死得漂亮些”,直到有一天,罗点点在网上查到了数十万美国人都在使用的“五个愿望”的生前预嘱文本,她如释重负。

  生前预嘱是一份在本人清醒时自愿签署的文件。它与安乐死不同,不积极致死,只是尽最大可能给临终者提供尊严和舒适。

  “五个愿望”,分别是“我要或者不要相关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每个“愿望”下有1到11个总计42个细分条目,以打钩方式填写。该文本总的嘱咐原则是,如果自己因病或因伤导致身体处于“不可逆转的昏迷状态”、“持续植物状态”或“生命末期”,不管是用何种医疗措施,死亡来临时间都不会超过6个月,而所有的生命支持治疗的作用只是在延长几天寿命,而存活毫无质量时,希望停止救治。

  这种不由任何人,而是由自己对自己做出的自主决定,罗点点称之为:这是文明的礼物,是日益冰冷的后现代生活中的一脉默默温情,是人类智慧在高科技带来的黑暗中仍能闪闪发光的证明。

  先行者的选择与世俗的不解

  2006年,“选择与尊严”网站成立,它推出了供中国大陆居民使用的生前预嘱文本“我的五个愿望”,建立了生前预嘱注册中心。

  张爱萍将军的夫人李又兰被认为是“或许”是“尊严死”第一人,之所以说“或许”,是因为网站对每一个签署者都保持尊重,不做追踪。

  李又兰老人生前表达了意愿,愿意为推广“尊严死”提供自己的样本。老人在晚年学会了上网,偶然登录了“选择与尊严”网站,她很认同网站的观点,留下“生前预嘱”:今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时,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如插各种管子等,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地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2年2月2日,北京301医院,在李又兰老人进入弥留之时,家人、医生果然谨遵其嘱,老人在病重昏迷了半日后安详逝去。

  此前,浙江医学博士陈作兵的新闻曾轰动一时,他78岁的老父亲患腹膜恶性间皮瘤晚期,已全身转移,无法治愈。如果选择化疗,最多也只能延长几个月生命。老人很豁达,决定放弃治疗、以及治疗给自己和子女们带来的痛苦。

  陈作兵支持了父亲的想法,带着父亲回到老家,老人与朋友一一告别,聊天,与家人吃团圆饭、照相,一起过了一个春节,给儿孙们发红包,甚至种菜,留给自己的孙女……,老人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老人走得很安详,像一条小溪流进大河,无声无息。陈作兵也感到安慰,他没有让父亲承受那些没有意义的痛苦。

  但随着媒体的报道,许多不解甚至指责向陈作兵袭来,陈作兵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享有全额医保,儿子又是省城大医院的医生,为什么不竭力医治呢?

  一个朋友甚至怒骂:我永远不交你这样的朋友!在世俗看来,这个儿子放弃对父亲的治疗,是严重的大不孝。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媒体:生前预嘱是文明礼物 让智慧在黑暗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