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举行100周年纪念新闻通气会
发布时间:2018-06-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央广网上海5月30日消息(记者吴善阳)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创立于1918年7月8日的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迎来百年纪念。今天,“百年公会再出发——迈入新时代的上海银行业新闻通气会”在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举行,公会会长、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郑志扬,副会长单位上海农商银行行长徐力,副会长单位东亚中国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监事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敬宗泉,理事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余未迟、理事单位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理事单位渣打中国华东区总经理、上海分行代理行长翟燕群与30余家媒体记者面对面,共同探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如何传承“百年公会”精神,砥砺奋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金融梦想”。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主持会议。会上首发了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100周年纪念邮票。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第十三届理事会会长郑志扬表示,作为上海银行同业公会初创时的首批12家会员银行之一,今年又担任第十三届理事会会长单位,是一份光荣,更是一种责任。百年公会,百年交行,交通银行和上海银行公会的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一部金融报国、变革图新、艰苦奋斗的历史,是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爱国、创新、实干、服务”的“百年公会”精神,和交行“纾国家民族之危难、助工商实业之蓬勃、谋股东行员之利益”的传统不谋而合,传承好、发扬好“百年公会”精神,不仅是交行作为会长单位的职责所在,更是交通银行110年来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孕育和形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实践。
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在通气会上发言指出历史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放眼全球,任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都有深厚的金融文化与悠久的金融历史,纪念百年,最重要是传承“百年公会”精神,是对公会未来发展的一种憧憬与期待。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有幸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应当充分挖掘“百年公会”的精神内涵,学习先贤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发挥好桥梁与平台作用,服务好民生,服务好实体经济,服务好国家。
公会副会长单位上海农商银行行长徐力坦言尽管上海农商银行是一家年轻的银行,但与银行同业公会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96年农信社与农行分设,到1997年至2000年上海234家农信社和区县联社实现自主经营,再到2001年央行批准上海农信联社成立,2005年上海农商银行成立,得到银行同业公会的大力支持。成立后,更是在业务合规经营、重大风险化解等方面,得到了同业公会的帮助。如今,上海农商银行已经在服务科创、小微、“三农”方面颇具特色,也借助遍布全市各区域的网点,服务民生、践行普惠。未来,将积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联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扎根本地、服务高效的商业银行。公会副会长单位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长林志民先生也在发言中感言,百年公会的起点始于1918年,东亚银行也是在1918年成立;1920年,东亚银行就在上海开设了首家内地分行,在内地持续经营至今;2007年,东亚成为首批在内地成立的外资法人银行;2009年,东亚中国上海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首家在内地自主建造大型数据中心的外资银行,东亚中国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回馈社会,诸如“萤火虫计划”、“大学生助学金计划”和“民间公益组织资助计划”已经实施450多个项目,受益人数近15万人。公会监事邮储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敬宗泉在讲话中介绍到,2018年恰逢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成立十周年。十年来,邮储银行上海分行传承“百年公会”精神,围绕建设一流大型零售银行的战略定位,在挑战中革弊求新,在机遇中创新突破,凭借卓著的品牌信誉、丰富的业务品种、强大的产品功能、高效的运营机制和便捷的专业服务,积极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倾力服务社会民生,助推区域金融创新,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有幸成为公会1918年初创和1992年恢复成立后的两个“首任”会长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余未迟指出百年公会历史上演绎的一幕幕重大事件,都能见到中行活跃的身影。中行既是百年公会发展壮大的亲见者,也是坚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近年来,中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发挥全球化优势,参与跨境人民币经常项目、资本项目等几乎所有的人民币国际化创新试点,业务总量和市场份额稳居上海地区首位。作为上海“百万家庭低碳行,垃圾分类要先行”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绿色账户项目)项目的唯一金融企业保障单位,中行组织了一支超过500人的志愿者队伍,配合市政府在全市6400多个社区开展了15000余场绿色账户宣传活动。而作为新中国首批试点的五家民营银行之一,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在发言中表示民营银行的设立正是银行业从百年之前的“金融救国”梦、改革开放后的“金融强国”梦,到今天改革新时代的“金融报国”梦的薪火传承。华瑞银行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服务自贸改革、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小微大众”的市场定位,相应设立了“智慧供应链金融”、“科创生态金融”、“普惠零售金融”三条特色业务线,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服务模式。“源起新时代、依托新技术、面向新经济、助力新企业、服务新生活”,努力践行普惠金融上海新模式。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东区总经理、上海分行代理行长翟燕群表示今年是渣打银行在华连续经营的第160年,渣打一直以来致力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积极支持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等领域持续深耕。渣打将继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特长,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机遇,以客户为中心,为所当为,精益求精,支持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客户共同成长。
中国银行业发轫于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至1915年,申城已有华资银行10余家。随着银行数量的增长,业内有志之士遂认为有团结之必要,中国、交通、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上海商业储蓄、盐业、中孚等7家银行发起筹组银行公会,各行经理每天中午假座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聚餐,商讨有关事宜,时称银行业午餐会。1918年7月8日,上海银行公会在香港路4号正式成立。历史上的上海银行公会敢为天下先,创造了中国金融业的多个第一,例如:1917年5月创刊的《银行周报》,开启了近代中国金融专业刊物的先河,作为沪上银行业的喉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远销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伴随中国金融30年;1932年6月6日,公会筹组的中国第一个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正式成立;1934年5月15日,中国征信所改组为中国征信所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汉口设立分所,截至1935年11月有会员154家,其中不乏外商银行的身影;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银行公会为从长远角度保障金融同业利益,稳定危局,成立了联合准备委员会,发行了信用工具——公单,这是目前所知全球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1932年12月9日,由上海银行公会发起筹建的全国性银行学术团体——银行学会成立,在存续的近二十年时间里,对推进银行学术和实务研究、培养银行业专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933年1月10日,中国第一家票据交换中心——上海票据交换所成立,票据交换达到近代上海金融史上史无前例的高峰。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举行100周年纪念新闻通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