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19-04-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在12月5日举行的市政府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刘作亮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情况,以及洋山深水港三期工程、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主体工程等有关情况。

  刘作亮首先宣布:经过6年半的艰苦努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主体工程已经全面建成!这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来取得的又一丰硕的成果,是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取得的又一成果,是我们在新世纪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硬件设施建设献上的一份厚礼。

  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必要性。建设洋山深水港区是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为了提升我国的竞争能力,提高我国航运的保障能力,更好地参与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角逐的需要,是上海更好地服务全国、服务长三角,实现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也是上海港自身发展的需要。90年代上海港集装箱发展迅速,但是也遇到了瓶颈,主要是黄浦江内码头岸线已经用完,没有深水泊位,长江口进港航道水深太浅,远不能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要求。跳出黄浦江,越过长江口,到大海建深水港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重托。中央领导高瞻远瞩,在广大技术人员的周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宏伟蓝图。

  洋山深水港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依托大、小洋山岛链,通过填海形成陆域,建设码头。规划至2020年前,小洋山一侧可形成10公里左右的深水岸线,布置近3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标准箱。洋山深水港项目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港区(码头地处浙江),连接内陆的东海大桥和南汇芦潮港地区的辅助配套区。

  洋山深水港区建设过程。洋山深水港区是2002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在中央有关部委的关心、指导下,在浙江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广大建设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扬“洋山精神”,克服了前所未遇的种种困难,洋山深水港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桥面宽31.5米,为双向6车道,按行车速度每小时80公里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寿命为100年,2002年6月与港区一期工程同步开工,用了三年半时间,在2005年12月建成通车。

  港区一期工程,2002年6月开工,2005年12月竣工交付使用。建5个7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1600米,陆域面积为1.53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220万标准箱。

  港区二期工程,2006年12月竣工投产,共建4个7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1400米,陆域面积为0.8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210万标准箱。港区三期工程共建7个7至10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长2600米,陆域面积5.9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500万标准箱。三期工程分成两个阶段实施。一阶段,2007年12月竣工投产,二阶段今年12月竣工投产。三期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主体工程全面建成。现在洋山深水港区北港区已建成集装箱专用泊位16个,岸线全长5.6公里,设计年吞吐能力为930万标准箱,吹填砂1亿立方米,总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更为壮观的是,在连成一片的5.6公里的码头上,整齐地排列着60台集装箱桥吊,平均不到100米码头就有一台集装箱桥吊,这在世界先进的集装箱码头上也是少有的。在短短的六年半时间里完成北港区如此巨大的工程,创造了世界建港史上的奇迹。

  从已经投产的码头经营状况来看,洋山深水港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上海港增添了腾飞的翅膀。2007年、2008年,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两年列为世界第二位,可以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初现雏形。

  西港区规划。根据建设的规划,从明年开始,洋山深水港区建设的重点将转移至西港区。将在西港区建设10至12个7至10万吨级的集装箱专用泊位,码头岸线总长4000米,陆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年设计能力为700万标准箱。为了满足洋山深水港区运营管理的要求,还将布置若干个工作船码头。此外,根据上海市和浙江省的有关协议,还将在西港区建设洋山客运中心。

  回顾6年多来的建设历程,洋山深水港区工程之所以能比较顺利地推进,有如下成功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前期论证工作非常充分。围绕大小洋山深水港址,按照中央的要求,上海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动员上百家科研设计单位、几十位两院院士和几百位国内外权威专家,进行了6年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科学论证和各项前期工作。据统计,共有6000多人次的科研人员参加论证和前期工作,完成专题研究200多项;参加各种专题成果评审和咨询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达1000人次,两院院士达100多人次。期间,还邀请了两家国外权威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了两次深水港址论证会。正是在充分的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才制定了这样一个把港口建到海岛上去,是适合上海建港的实际情况的好方案,也符合世界港口向外海发展的规律,技术上也比较成熟,这就为以后洋山深水港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有一条科学的技术路线。建设洋山深水港区困难是非常大的,首先,要在茫茫东海里建一座长达32.5公里的大桥,把小洋山和上海南汇区连接在一起,建这么长的跨海大桥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其次,在外海孤岛上建港口,这在我国又是第一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上的难题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现成的经验没有,可供参考的技术标准没有,许多情况不要说没有遇到过,就连听也没有听到过。敢于创新是法宝。如东海大桥的外海超长桥梁精确测量定位技术、蜂窝式自浮钢套箱施工技术、外海超大型整体箱梁预制安装技术,港口工程的斜顶桩板桩墙码头承台接岸结构、深厚粉细砂高回填土无填料地基加固新方法、首创水下爆破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试验方法等都在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获得了国家的技术进步奖。当建设中遇到技术难题时,邀请了全国的专家到现场开专题会,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用全国专家的智慧排忧解难。港口工程就召开各类专家会议200余次。

  第三,把握大局,灵活应对。为了争取时间,敢于打破常规,灵活应对。一期工程2002年6月开工,2006年12月竣工,用时仅3年半。开工时小洋山上还住着1423户居民,岛上缺水少电。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决定将一期工程改为二期工程,将二期工程改为一期工程提前实施。这个改动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因为原来的一期工程有小洋山为依托,工程量小,难度小,而二期工程完全是填海作业,工程量是一期工程的一倍,难度也明显增大。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本着“总体规划交叉施工”的原则,已经在为后续工程做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了,因此,2005年12月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第二年,交出了二期工程4个集装箱泊位,第三年,又交出了三期工程(一阶段)4个集装箱泊位,今年又交出了三期工程(二阶段)3个集装箱泊位,实现了自2005年底开始每年交出一定数量的集装箱泊位的目标,满足了上海港集装箱迅速发展的需要。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的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