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SEO优化 > SEO白帽 > 正文

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潜入深海蛟龙舞

发布时间:2019-04-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在日前落幕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蛟龙号、海龙号、深海一号等深海装备模型广受关注。

  2010年8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消息,宣布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图②)。当前,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

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潜入深海蛟龙舞

图①: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上试验。
人民视觉

  背景故事

  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成功完成7000米级海试,说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集成技术的成熟,标志着我国载人深潜科考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2013年起,蛟龙号正式进入试验性应用阶段。

  2017年,当地时间6月13日,蛟龙号顺利完成了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最后一潜,标志着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任务圆满完成。

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潜入深海蛟龙舞

图②

  亲历者说

  李向阳: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现场副总指挥,自然资源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科技与国际合作处处长

  20世纪末,随着中国大洋协会在国际海底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国家对载人深潜器应用需求日益迫切。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批准设立国家“十五”863计划“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中国大洋协会作为业主,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声学所等国内深海装备研发优势单位,成为项目研制的骨干力量。

  蛟龙号选择7000米作为设计深度,本身就是对科学和工程极限的挑战。彼时,国外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是6000米,每一米深度的增加都意味着技术难度的上升。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蛟龙号差点回不来了。”任何科学试验都有风险,蛟龙号海试也不例外。李向阳回忆,在一次海试任务中,按照正常流程,蛟龙号完成了下潜任务,准备被回收到母船上。然而当天,暴雨如注,能见度很低。队员反复寻找,都没能确定蛟龙号在海面的位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晚一刻,蛟龙号和其中的潜航员就多一分危险。全船立刻紧急行动,全力以赴利用高清望远镜等设备搜寻蛟龙号。终于,人们发现了远处一个熟悉的白色身影,迅速开船过去回收。事情已经过去多年,但说起这一幕,李向阳的语气里仍然充满了紧张。此后,蛟龙号增加了定位传感器,方便母船定位,确保下潜任务的安全和顺利。

  从2002年蛟龙号立项开始,李向阳就参与其中。“一开始,所有项目成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人并不看好深潜事业,觉得下潜7000米难度太大。”但他和同伴们没有被这些声音击倒。17年来,有人加入,有人离开,蛟龙号留下来的都是“铁杆粉丝”!

  蛟龙号总师徐芑南让李向阳念念不忘。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试,年逾七旬的徐芑南还是坚持上船坐镇指挥。他拖着装满药品、氧气机、血压计等物品的拉杆箱,和科研团队坚守在一起。他在水面的指挥调度清晰沉稳,成为试验成功的重要保障。“徐总师的精神令人动容,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深潜人。”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目前,蛟龙号正在进行集中维修、保养和护理,为其量身定做的蛟龙号母船“深海一号”也即将交付使用。预计今年下半年,蛟龙号将和“深海一号”进行业务磨合、互相适应,以期在接下来的业务化运行中,焕发新的活力,为我国大洋资源勘探和深海探测继续提供强有力支撑。

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潜入深海蛟龙舞

图③: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上试验。
人民视觉

  知识链接:从“三龙”探海到海洋强国建设

  目前,在我国的潜水器家族中,潜龙号、海龙号、蛟龙号“三龙”优势互补,可点线面结合对作业区进行勘察。

  无人无缆的潜龙号优势在于开展区域地形测量、拍照、摄像等作业。

  无人有缆的海龙号由水面船供电和操控,比较适合在相对平坦的海底长时间、长距离作业。

  蛟龙号能够定点悬停作业,科学家可以亲临海底,直接观测、直接测绘、直接取样,对海底某个点进行“解剖麻雀”式精细化研究。

  未来,伴随我国海洋事业进一步发展,通过发展深海钻探的“深龙”技术、深海开发的“鲲龙”技术、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技术等,我国有望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以有效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潜入深海蛟龙舞

图④:2009年,蛟龙号第一次海上试验。
人民视觉

  参观贴士

  自然资源部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介绍,位于青岛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建立了“深海之路”科普馆和成就馆,是社会各界尤其中小学生了解蛟龙号等深海装备,学习深海科技知识的“良师益友”。

  展馆约1000平方米,由展览厅和多媒体影视厅两大部分组成,采用展板、沙盘、模型、多媒体、样品、实物及透明触控互动等多种展示形式,回顾我国深海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其中,多媒体影视厅内设大型环幕可展现丰富的海底自然资源等。同时,结合深海基地的车间、码头、科考船及1∶1蛟龙号模型,展馆构成了综合、立体的展览模式。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新中国的“第一”·70年 潜入深海蛟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