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好人
发布时间:2019-03-20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再过1个月,远在中建三局斯里兰卡南部高速项目工作的尹珩,就可以将国内的妻子和7个月大的女儿接到身边。这位赢得当地人交口称赞的“中国好人”,在与家人两地分居6年后,终于迎来团聚。
在斯里兰卡,尹珩和他组织起的湖北省首支海外志愿服务队——“筑梦锡兰”,在当地组织公益活动近百场,先后为当地百姓募捐善款约100多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8万元),捐赠物资约20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7.5万元),惠及项目驻地周边居民、学校师生、当地贫困职工、受灾群众、残障人士等5000余人。
2006年,尹珩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来到中建三局基础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工作。几年后,他带着两名同事去斯里兰卡开拓海外市场,经过艰辛付出,外出询价、考察现场、完善标书,中建三局成功中标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公路项目,并于2016年1月开始施工。
斯里兰卡古称“锡兰”,常年气温达30多摄氏度,每年雨季长达5个月,气候湿热。在南部高速这条当地交通大动脉上,施工高峰期时,有多达百余名中方员工和近千名斯籍员工。
在尹珩的心中,“无论是中方还是斯籍员工,都是一家人”。
2016年7月,项目司机Jishan的妻子临盆在即,但情况危急,需要去条件更好的医院待产。生活窘迫的他,无法负担高额医疗费,一家人急得团团转。
“别着急,无论如何都要确保母亲和孩子的安全,费用我来垫付。”尹珩听闻该情况,就往Jishan家中赶。冒着大雨连夜驱车4小时,将孕妇平安送达医院后,尹珩自掏腰包10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763元),保证了Jishan的妻子顺利生产。
“中国人太好了,我愿意一直为中国建筑公司工作!”这件事让Jishan非常感激。后来,公司采购遇到当地建材商虚高报价,他都会及时上报,主动帮忙寻找更合适的货源。
公益活动常常能带来意外的收获。2016年8月,项目便道建设核心区,需横穿1英亩的稻田,稻田主人要求收割完水稻再交地。时值旱季,是施工的黄金季节,若等水稻收割完,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经多方打听,尹珩了解到,稻田主人Kumara家境贫寒,年仅7岁的小儿子Ishara因医疗事故右腿瘫痪。尹珩与员工获悉情况后,登门慰问,让Kumra全家大为感动,当即表态愿意无偿支持该项目施工工作。
“公益不在大小,在于真实,在于行动。”尹珩的无私付出,员工们看在眼里,也慢慢加入进来。
2017年初,他和10名中国员工发起成立了中建三局首支海外志愿服务队,并取名为“筑梦锡兰”,让更多人感受“中国好人”的温暖。
2018年5月,斯籍员工Pubudu的母亲不幸罹患脑瘤,必须赴外国就医。尹恒得知后,号召全体中方员工进行了募捐,半天就募集到1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6020元),帮他们顺利渡过难关。
项目所在地萨巴拉加穆瓦省,疾病肆虐,医疗资源极其匮乏。尹珩和团队特意从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汉班托特港等城市邀请到一批涵盖儿科、妇科、内科等方面的专家,为当地200多名村民开展免费义诊,还买来降压药、皮肤病药发放给贫困居民。
去年9月,正逢工程结束,科伦坡一间寺庙的主持找上门,希望他们能帮忙修缮一下寺庙的土水坝,扩大水域容量,以便种上更多经济作物,为戒毒失业人员的生活提供保障。尹珩立即安排,团队忙活了一个月,将水坝的库容扩大了。
尹珩的志愿服务团队也在不断壮大,从最初的10名中国员工发展到如今的70名成员,其中,还有40多名斯籍员工。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荆楚楷模”等荣誉,不久前还被评为第五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做公益的过程中,尹珩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心得,要贴近当地社会民众的需求,服务当地社会,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才能和他们交心。比如,在进入对方家里前,要脱掉鞋子,光脚进入,当地人不吃猪肉和牛肉,朋友见面不握手而是行双手合十礼等。
在志愿服务队的影响下,中斯员工互帮互助的氛围日益浓厚。有一次,斯里兰卡多个地区连降暴雨并引发洪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很多当地员工家乡受灾。灾情发生后,项目公司向当地捐赠了1000余升饮用水、百余包奶粉、面包等生活物资,并冒险送到灾区居民手中。
两个月后,当斯籍员工在新闻中看见中建三局总部所在地湖北武汉发生洪涝灾害时,尽管自身经济情况都不宽裕,依旧自发组织捐款,共筹集2.6万卢比(约合人民币978元)汇给中建三局工会。一位名叫Kasun的员工说:“多亏中国志愿者服务队,我家才能快速地恢复正常生活,中国人民被同样的灾情笼罩,我必须做点事。”
入职两年,中建三局斯里兰卡Odel项目办公室主任刘紫韦和大多数年轻同事一样,打心眼里敬佩这位“老大哥”。
刘紫韦说,从2012年至今,参与南部高速项目建设的中国职工共有100余人,有近半数从祖国来的职工,都是尹珩从机场接回又送走的。对于新来的同事,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尹珩都会积极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我们都称他是‘流水的小伙伴,铁打的老大哥’”。
2017年,同事意外发现尹珩在国内还默默资助着3个贫困孩子,并长6年之久。原来早在2012年,尹珩就在网上参加了一项“麦田计划”公益助学活动,每年固定为湖北利川的3个贫困孩子资助学费和生活费。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资助费用也逐年增加,但尹珩从未间断过。
长年在海外工作,尹珩和家人一周只能视频一次,“这里网络不好,微信视频还连不上,还隔着两个半小时的时差”。
以前,他和很多在海外工作的同事一样,担心孩子接到当地后上学的问题。现在,随着“一带一路”计划的推进,中国政府在当地建立起中国文化交流中心,满足孩子们的上学需求,“一家人马上就真的团圆了”。(李健胡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雷宇)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