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包”让人惊喜:一家民营医疗机构提前半年开业
发布时间:2019-03-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一家民营医疗机构在浦东申办门诊部,不到一个月就获备案批复
提前半年开业 “大礼包”让人惊喜
下个月,位于浦东张江的曜影医疗第四家门诊部即将开业。这是一家由沪上几家三甲医院名医辞职创办的民营医疗机构,其核心医疗团队由国际和国内资深医生组成,并引入国际医疗资源,将国际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带进中国。令运营总监周颖没有想到的是,在张江自贸试验区里,这家新的门诊部从准备材料到获得《申请医疗机构设置许可证》备案的通知,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更令她欣喜的是,在自贸试验区里,有了备案,就能开始装修、招人、置办器材,“我们不仅能够提前半年开业,还节省了50万的租金成本,更不用说将来不可估量的市场收益。”
做大规模 拿证不容易
发达国家的许多医院门诊,采用的是诊所制,也就是说,门诊医生看病不是在医院,而是位于环境安静的诊所内。一般见不到排长队的人群,也没有嘈杂的人声,病人的感觉往往是舒服和安逸。上海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渐渐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也吸引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来,他们都希望能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和环境。几年前,原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任心内科医生的史浩颖创办了曜影医疗。近年来,随着曜影医疗上海商城、黄浦歌斐中心、前滩商务区门诊部相继开业,业绩喜人。据创始人史浩颖介绍,目前各家门诊部基本实现盈利,年均就诊人数可达5万人次,形成了消化内镜中心、儿童健康中心、日间手术中心、女性健康中心、心脏诊疗中心和康复理疗中心6大特色。
病患多了,曜影医疗急需扩大地盘,做大规模。可史浩颖和周颖都心里清楚,在此之前,在自贸试验区之外,想拿到了一张“行医证”并不容易。要想在某地开设医疗机构,首先要确认政府在该区域内有相应的规划,同时还要确保设立地址周边一定范围内,没有其他医疗机构、餐饮门店、婴幼儿机构、学校等,限制不少。此外就是时间,以往成立一家医疗机构,需要先完成资格审批工作,获得卫计委发出的《申请医疗机构设置许可证》后才能具体操作。而取得这个证,则要经过交材料、看现场、公示多个环节,动辄需要企业等待3至6个月时间。然后还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一眼望去,遥遥无期。
改革试点 带来好消息
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给曜影医疗这样的机构带来了利好:先是降低了社会办医的“门槛”,规划方面没有过多的限制,附近有没有医院不再是一条“红线”,关键看医生资质、医疗资源是否真实到位;其次是加大“证照分离”改革的力度,全面采用“两证合一”政策,将原先的《申请医疗机构设置许可证》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二为一,审批许可这一步骤被大大简化。企业只需要向当地卫生部门提交材料备案,并在网上公示5天,通过后就可以进入下一步装修设计和人员招聘环节。政府审批的时间被压缩到最短,企业开张的进度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仅是政策活了,办事效率也明显提高”,周颖为了开办第四家门诊部,曾经来过上海浦东新区合欢路2号。这是一幢灰色简约的建筑,人流繁忙,但效率一流。无论国企、私企,还是外企,无论要办理怎样的行政事务,都能在这座浦东企业服务中心的大楼里找到对应窗口,“一次办成”。
周颖深有感触地说:“让人感动的是,这里的综合窗口,什么业务都可以办,凡有不明白的地方,工作人员会主动帮助我们咨询、解忧。”在这里,一个综合窗口就能解决各种问题,发证过程不再漫长。这里还建立了“找茬”、“窗口无否决权”、主题套餐等各种机制。曜影医疗在这里提交了开办第四门诊部的申请,不出一个月,就在网上获得了备案,“开一家医疗机构,没有跑第二次。”
审批简化了,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重在服务。曜影医疗第四门诊部装修过程中,针对门诊部的污水排放、放射性、疫苗使用、手术室使用等内容,当地政府已将原先每三个月一次的检查变成一月一检和不定期的飞行检查,职能由事先审查变为事后监管和服务,确保医疗机构规范运作。
创新成果 推广到全国
曜影医疗仅是一个缩影,它印证了上海自贸区的改革新成果。目前,浦东新区198项“证照分离”改革审批事项已全部实施。改革释放了市场活力,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8%以上年增长速度,2018年突破1万亿元。
浦东新区全区327项涉企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实际办理时间平均3.3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限22个工作日压缩了八成以上。“证照分离”改革不仅仅是单个审批事项的改革,更重大的意义在于通过改革解放了思想,转变了方式,提升了能力。在上海自贸区、在浦东新区,政府职能从以严格审核为主的准入前审批转为以信用为支撑的事中事后监管,从市场准入的审查者转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如今,浦东127个创新事项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制度创新成果,被复制推广到全国。“证照分离”更被视为开放的象征,外资企业纷至沓来。如此一来,曜影医疗这样的机构,就有了更多存在的意义和生长空间。史浩颖表示,“周边的营商环境好了,外商投资增加,企业越多,我们的业务增长也具备了更多的潜力。” 本报记者 张炯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大礼包”让人惊喜:一家民营医疗机构提前半年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