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9-03-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过去大家都觉得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好,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理性了。”在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看来,不“死磕”一线城市、不追逐“铁饭碗”,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再创新高。就业总量持续攀高,就业期望居高不下,就业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加之国内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又遇上互联网公司裁员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就业的结构性压力突出,如何改善就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进而促进人口红利与人才红利叠加释放,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基层是创新创造的前沿阵地,是改善民生的最终环节,也是高校毕业生历练成长的广阔舞台。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解决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基层去,是高校毕业生放飞梦想、增长才干的一种务实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关键是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条件,创造什么样的环境,让大学生在基层扎根,并让他们有所作为。必须看到,与拥有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学习资源、更优良的教育环境和更完备的社保体系的城市相比,基层明显不如。工资待遇低、服务保障不完善、后续流动不畅、政策缺乏吸引力、发展机遇少、发展空间小,导致政策导向与效果不一致,基层就业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下得去”以后“流不动”“出不来”的担忧。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但要在硬件上完善配套设施,更要突出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感情留人,全面做好基层工作人员教育培训、个人发展、福利保障、职级晋升等一系列政策保障。
基层就业不失为务实的选择,相信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有效落实,更大程度地实现就业多样化,到基层就业的选择会成为一种常态。作为教书育人重地,高校要自觉承担起教书育人重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此外,要充分认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设置专门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理性引导,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就业,以实际行动为国育才、回馈社会、成就梦想。
问题来自基层,破解之道也在基层,大学生只有深入基层,向基层要先进经验,在基层创新创造,才能更好地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实现人生价值。如何才能快乐地工作生活且富有成效地度过一生?青年马克思的回答是,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作为求职的大学生,需认清形势,对自身定位、职业目标、职业机会、发展区域等有清醒认识与理性判断。青年学生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不负韶华、不辱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作者系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2日第2版 版名:奋进·观点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大学生去基层就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