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石青委员:突破“卡脖子”瓶颈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发布时间:2019-03-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东方网记者王永娟1月29日报道:今天上午,上海市政协第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大会发言,唐石青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在发言中表示,上海在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存在诸多短板和“卡脖子”瓶颈,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需要在“卡脖子”的领域率先谋划、着力攻坚。
图片说明:唐石青委员发言 摄影:刘晓晶
唐石青委员建议,应聚焦“卡脖子”技术,系统规划上海制造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确定优先发展领域。
结合上海六大传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规模、增速和未来增长潜力,以需求为导向,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制度优势、组织需求侧和供给侧各领域的专家,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工程应用逐个分析产业链条,厘清哪些地方被卡住了脖子,系统规划哪些核心技术瓶颈需要上海予以重点突破,在一些关键环节、前沿领域力争“颠覆超越”,在重要产业领域引领全球发展。
“如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研发要加大投入,研发后要加速转化,加速迭代,实现‘换道超车’,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大脑’。”
可创建“上海实验室”,构建需求驱动的协同创新链,推进上海制造业卓越发展。
借鉴973计划的组织模式和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的成功经验,创建相应的“上海实验室”。优化整合上海科技资源,以重大战略性前沿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采用矩阵式协同创新模式和机制,突破各个领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如组建“汽车上海实验室”,以“汽车上海实验室”为载体,汇聚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国内外汽车创新资源,针对不同主体需求,对人、财和物等资源进行组织协调,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
加速制造业服务高端化进程,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把上海打造成为长三角制造业“大脑”。
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能动力,着力发展工业研发设计、智能制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制定长三角协同制造技术标准以及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服务规范,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制造业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打造全新制造生态系统,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决策与精细化管理能力。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唐石青委员:突破“卡脖子”瓶颈 打响“上海制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