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外地企业两年间屡屡碰壁,上海营商环境是否还有“玻璃门”?
发布时间:2019-03-0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标题:这家外地企业两年间屡屡碰壁,上海营商环境是否还有“玻璃门”?
去年末,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全球总排名由去年的78位上升至今年的46位,首次进入前50。
其中,作为样本城市的上海权重为55%。上海推出的营商环境专项改革举措力度大、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不过,山东青岛一家互联网科技企业,在上海谋求发展两年却屡屡撞上“玻璃门”;与此同时,该项目在北京、重庆、贵阳、青岛等城市均已投入试点。
项目负责人对东方网记者说:“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先进?我们热诚欢迎专家进行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希望能在上海也有试点的机会。”
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道路停车泊位“僧多粥少” 摄影:曹磊、柏可林
城市管理,需要好的硬件,也需要好的软件。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停车问题是城市管理的“痛点”,其中,公共道路停车,更是城市停车管理的“痛中之痛”。
政府管理部门与其坐在办公室里守着“硬靶子”,不如走出办公室,走进市场、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去吸一吸新鲜空气,接一接地气,真正倾听企业家们、创业者们的心声。
现有停车模式有何不足?
目前,中国现有道路停车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东方网记者有一番调查:
1、咪表停车
咪表的称呼源于香港,即电子计时表。咪表停车就是通过“咪表”计时刷卡收费,提示车主在道路停车时,要有时间观念和缴费意识,以减少机动车对道路的占用时间和空间,提高道路的通行功能。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内地引进咪表管理,水土不服现象严重,命运曲曲折折,多地咪表设备被迫叫停。
北京1999年开始应用咪表,约有95%的咪表处在闲置甚至废弃状态。武汉2000年推出咪表,使用率不足10%。上海停车咪表2005年启用,但鲜有人用。2017年,广州5295个咪表车位暂停经营。
据媒体统计,内地50多个城市的咪表设备大都经历了“新表变旧表、旧表变锈表”的过程。
2、地磁停车
地磁停车即在路侧停车位下方,全部加装地磁传感器,每隔几秒钟,传感器都会自动扫描一次,检查相应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停放,扫描结果实时传入系统。
地磁停车项目存在产品众多、技术参差不齐、适用性迥异、使用寿命较短等问题。与此同时,用户还有关于电池寿命、抗干扰性能、功能检测率等疑虑。
3、视频采集停车系统
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的商业楼宇和小区停车场,效率相对较高,应用也较普遍。但是该系统也存在车牌定位与字符分割、高分辨率与识别速度的矛盾、车牌识别系统对污损车牌的识别效果不好等问题。
不过,该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在公共道路停车项目中应用。
这款具有移动互联网基因的智慧停车项目已在北京等地投入试点
上述管理系统,其实都存在两个明显的短板:
一是停车位的自动导入。目前的各类导航应用,只能将用户导向既定的固定停车场,却无法准确动态引导用户前往公共道路停车位。这就无法有效提升路面停车的效率问题。
二是道路停车收费方式。现有道路停车收费的一大“痼疾”就是人工。目前,上海道路停车收费大多采取传统的人工收费方式,尽管市交通委已在全市推行道路停车收费通过POS机管理,但依然存在管理员收费不打票、看见熟人停车不收费或少收费、停车时间长收费少等现象,道路停车收费“跑冒滴漏”现象普遍。由此引发的各类停车矛盾也时常发生。
其实,现有停车管理系统的问题实质,就是没有引入移动互联网的基因,无法实现“共享停车”的模式。这也正是互联网智慧停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发展角度看,现在的年轻人,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城市管理,应该贴近年轻一代,才是正确的方向。
智慧停车解决什么问题?
东方网记者了解到,青岛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2015年推出一款升级版停车系统,该系统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应用过程中除去了“人工”这一可变因素,即付费全走线上。
用户可通过支付宝、微信以及客户端本身进行付费。实现了“停车入位、规范收费、人钱分离、违停受罚”的管理目标,人为收费导致的“跑冒滴漏”问题迎刃而解。
上海徐汇区天钥桥路,停车收费员正在路边记录停车信息
东方网记者注意到,该系统理想化的应用场景是这样的:
某用户驱车去徐家汇商圈,打开手机应用软件,便可以知道和导向可以停车的道路停车位;到达停车位,即停即计时;办完事,随时离开,手机软件自动扣费,支付宝和微信均可,需要发票,提出需求即可回寄;也可以按实际停车时间收费,甚至按分秒收费,不需要为不到整时的停车多付钱。
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无人值守的智慧停车场秩序井然
据了解,这款智慧停车项目已在北京、重庆、贵阳、青岛、潍坊等地运营。
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市将路侧停车管理改革列入当年全市重点改革任务之一,采用“市级统筹、区级主责”的停车管理模式,由北京市交通委主导,建设市级停车管理平台。各区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购买服务、合资公司等形式,建设区级停车运营平台和启动路侧停车资源的智能化改建。
在此基础上,2017年,北京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朝阳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利用该系统共建设了4086套道路智能停车泊位。
记者了解到,通过北京等城市的运营试点看,无论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降低泊车管理公司运营成本,还是优化停车资源,缓解道路停车难,都有明显成效。
沟通两年频撞“玻璃门”
与北京一样,“停车难”也是上海城市管理痛点之一。然而,这款智慧停车项目在上海的试点却频频遭遇“玻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