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垃圾分类的“上海经验”要具备可复制推广的“样板效应”

发布时间:2019-03-0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垃圾分类的“上海经验”要具备可复制推广的“样板效应”

  “成功的秘诀就是下笨功夫、苦功夫,靠人盯人。”上海将全面打响垃圾分类攻坚战、持久战,如何取得这场持久战的胜利,静安区桂花园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带头人盛新华说,垃圾分类成功没有巧办法。

  从2011年上海新一轮垃圾分类启动,在新江湾城举办启动仪式,100个小区被列为试点开始,这八九年时间里,先行试点的小区都在摸索,寻找垃圾分类成功的办法。

  回收之后又该如何处理?生活垃圾能否真的变废为宝?如何借助支付宝这样的互联网技术,开拓互联网+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新模式,打破线下的边界?

  对管理部门而言,则是希望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找到了吗?目前看,只能说取得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初步找到了一些有望复制的模式。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垃圾分类现场会上,市绿化市容局交流了上海的具体措施,包括从全市层面要统筹布局、合理规划,要建立一个全程分类体系,还包括要用科技引领、管理创新,建立各环节的双向监督机制;在最基层的小区,也有一些机制和管理手段,这些年还出现了各种智能分类设备,然而,诚如盛新华所言,更多的是靠不厌其烦地宣传、苦口婆心地劝说,你不分我就盯着你,直到你分准确为止。

  1

  垃圾分类

  建立从源头到末端全程分类体系

  上海建立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的全程分类体系,全市16个区分两批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系统,第一批6个区、第二批剩余10个区,按照整区域推进实施路径,所有区都要求先实现全覆盖,再实现全面达标。

  硬件配套方面,在分类源头,截至目前,全市1.2万个居住小区的1.7万多个定时定点垃圾箱房已更新改造了近万个;公共区域,4万余个道路废物箱完成了分类标识的规范。

  在分类运输及中转环节,大幅增加分类运输专用车辆。到年底,湿垃圾运输专用车辆将由目前约700辆增至920辆,有害垃圾运输专用车辆实现每区配备一辆。目前全市41座大型中转站均已实现“干、湿”垃圾分类转运。

  针对可回收物,今年全市将建成8000个回收网点和170个中转站,可回收物专项收运系统由“市场化体系”调整为“准公益性体系”。

  末端处置上,上海已启动16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其中7座焚烧、8座湿垃圾、1座填埋场。

  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也运用在垃圾分类中。对部分居民而言,可感知的就是这些年小区里“冒”出来的各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

  闵行区普乐路425弄的普乐二村设立了沪上首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门禁系统,集成了身份识别、信息屏幕、端口扫描、监控摄像、移动网络等多项功能,可完成多重任务需求。

  这个“八分类”智能垃圾箱房有监控装置,可实时监控垃圾投递现场,居民要让垃圾箱房开门时需要扫一扫绿色账户卡,若是哪家没有准确分类,管理人员在后台一看刷卡时间结合探头,可大致判断出谁没有分类、乱扔垃圾,相关人员就可上门进行宣传教育。

  徐汇区田林十二村的一个垃圾箱房,居民只有在指定的垃圾投放时间拿着指定的智能卡刷一下,投放口才会打开。居民在刷卡投放垃圾时,基本信息会传输到居委会的后台,哪家人家什么时间扔了垃圾,一目了然。

  虹口区蒋家桥小区的智能垃圾箱房有一套可回收物的智能投放设备,垃圾桶底部有个称重装置。居民刷卡后,垃圾箱房会自动开箱,选择投放回收物种类后,系统就会进行称重,然后根据规则来进行积分。

  此外,支付宝也开通了手机预约上门回收功能,目前,支付宝主要提供两类废品的上门回收服务。一类是废旧大家电、家具等物品,上海全市2万余个小区都已支持;另一类是废纸、玻璃、金属、织物等生活废品,目前只在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江宁路街道等100多个小区试点,未来将在全市推广。

  机器只是“帮忙”,关键还是要靠人

  智能设备对做好垃圾分类起了一定作用,但如果不用,那就只能是摆设。所以,很多时候,要让小区居民都自觉自愿持之以恒做好分类,关键还是靠人。静安区桂花园小区楼组长、垃圾分类领头人盛新华阿姨就说,垃圾分类成功的秘诀就是下笨功夫、苦功夫,人盯人。

  桂花园小区没有垃圾箱房,只有一个固定的露天区域摆放垃圾桶,每天上午6点到9点、晚上6时到9点,各开放3个小时,志愿者只在垃圾桶开放的时间内提供“绿色账户”的扫码积分服务,其余时间用罩子盖起来。2014年8月,桂花园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后,盛新华和志愿者们每天早晚都会站在垃圾桶旁看居民有没有分类投放,如果发现没有分类或分得不好,并不指责,而是等他们投放之后,再上前帮他们重新分拣一下。下次碰到,还会先夸赞一下,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分类。就这样每天不嫌其烦地指点、劝说、提醒,直到居民养成分类习惯。

  不仅是这个小区,许多已经实行垃圾分类的小区里,都有这样的志愿者。他们每天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跟居民说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一些居民有情绪,他们耐心解释,不怕脏地去示范分类,用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居民们。

  2

  分类后回收

  联合支付宝,长三角共享“上海经验”

  上海垃圾分类在经过过去20年的酝酿之后,现在“动真格”了,随着垃圾回收技术的日益成熟,上海在垃圾处理方面,正在努力打造一个样板出来。

  2018年末,支付宝首先在上海试水“垃圾分类回收平台”,这属于全国首创,平台上线不到半年,这一“上海经验”就在长三角众多城市开始复制。

  数据显示,目前该平台已经在长三角逐步铺开。江苏省南京市、苏州市、南通市、无锡市、泰州市、常州市、扬州市、镇江市以及浙江的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金华市也已支持,惠及3万多小区。

  有分析人士称,上海、杭州、南京和苏州等地区的人口规模相对接近,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人们的生活习惯,都存在一定相似性,因此产生的垃圾类别和形态也会比较类似,这为后续垃圾回收处理等技术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市政协常委胡光表示,长三角是最先尝试垃圾分类的城市群,再加上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拥有较强研发能力的科技企业纷纷落户长三角,长三角在垃圾综合治理创新和探索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垃圾分类的“上海经验”要具备可复制推广的“样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