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大夏之光”社会实践队赴西部开展教育及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8-08-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4日电(蔡慧贤、冯添华)2018年7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近30名师生组成的“大夏之光”社会实践队,赴祖国西南部开展乡村夏令营及教育调研活动。他们从上海出发,乘坐约40小时火车及山路汽车,跨越2000多公里,来到四川省攀枝花市和贵州省兴义市,扎根少数民族学生聚居村寨,为孩子们带来快乐与成长。
因地制宜,开展乡村夏令营
实践团队根据当地情况,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民族地区小学生开展各具特色的乡村夏令营。
在攀枝花市啊喇乡中心学校,实践团队用9天时间,精心打造“民族地区小学生核心素养”课程架构,为70多名啊喇乡的小朋友带来了80余节精彩纷呈的课程,带领小朋友们领略世界风光、体验神奇科学、遨游艺术海洋、纵横上下五千年。
v
在兴义,在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创办者王伯群的故乡,实践团队10天里先后来到万峰林民族学校、万峰林办乐立民族小学、南盘江民族小学、洛万民族小学开展乡村夏令营。秉承“孩子们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的理念,夏令营不仅办在教室里,也办在村寨中,幕天席地,别有一番滋味。课程设置也是丰富多彩,包含了乡土文化、基础文化、实践拓展三大系列。通过互动式、体验式的课堂设置,实践队员带领孩子们学习地理风俗、历史名人、世界文化,进行诗词赏析、经典阅读、安全教育、梦想探索,还开展趣味音乐、手工绘画、趣味体育等相关活动。
心系社会,聚焦教育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情况如何?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村寨基础教育呈现哪些特点?支教之余,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大量的入户访谈及调研工作。
实践团队与教育局、民族学校多为校长开展座谈讨论,详细了解当地教育发展概况,为开展调研提供了全面而广阔的视角。
随后,实践队员多次走访村寨,累计采访74名学生、22位家长、13位教师。通过深入交流,他们走近基层教育现状,关注到其中的问题与难点,不断思考如何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合力做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不忘初心,以爱点亮希望
十天的支教和调研,对“大夏之光”社会实践队的所有成员而言,是付出,更是收获。
在夏令营开课过程中,孩子们的踊跃表现与灿烂笑容让实践队员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为了给小朋友们上好一堂课,队员们经常磨课到深夜;为了能让课程更容易被小朋友接受,队员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即使上课、调研任务繁重,但每天晚上的小结会依然呈现出热烈讨论与冷静思考交织的氛围。在这群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出超乎同龄人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华东师大所一直倡导的“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精神,以及“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融、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这十天里,他们也迅速成熟,对教育、对社会更关切,更渴望承担一份责任。
实践队员的付出,也换来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认可。课下,孩子们会依偎在老师身旁,会悄悄塞过来的一颗水果,会羞涩地递给老师自己亲手折的小礼物……实践还未结束,网上互动与线下书信往来已然不断;而当结营仪式结束时,不舍的眼泪让彼此都难说再见。
此次夏令营及调研活动以“大夏之光”命名,是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传承大夏精神、发扬师大情怀的具体表现。他们身体力行,践行奉献社会、服务国家的教育情怀,主动与西部地区牵手,主动以教育助力,主动承担“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秉承“教育西行,共享发展”的理念,以教育之光点亮爱和希望。
期待若干年后,今天这些稚嫩的身影都将是民族的脊梁;若干年后,今天种下的的种子都将在某一天开花结果。
不忘初心,不负青春。这一路,仍在继续。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华东师大“大夏之光”社会实践队赴西部开展教育及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