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每年上百座城市内涝,雨越下越“猛”了 |有理数

发布时间:2018-08-0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持续多日的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终于解除了,北京的闷热天儿终于告一段落,然而雨又来了。本周,北京天天都有雨,“蒸煮”变“水煮”。

  中央气象台预计,8月5日至7日,西北地区、华北大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将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甘肃中东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和西部沿山地区、北京、天津、吉林东部、辽宁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大雨或暴雨,内蒙古东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北部局地有大暴雨,累计降雨量有100-180毫米。

  今年入汛以来,中国气候波动大,呈现北方降雨多、生成台风多、强对流天气多、高温日数多等特点。

  但从时间上看,中国年均降水量变化并不算明显。发生特大洪水的1998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3毫米,排在第二位。1961年至今降水量最多的是2016年,年均降水量达到730毫米。

  同样的,我国各大主要城市近几年降水量的变化也不明显。从空间上看,以2016年为例,降水最多的是广州,年降水量接近3000毫米,是降水最少的银川的11倍。

  在年均降水量一直在上下浮动的同时,我国的极端降水强度却一直在增强。

  据此前一项关于中国暴雨时空变化的研究,从经历不同暴雨天数的观测站点数来看,1951-1960年十年间,小于30天的站点数有547个,而到了2001-2010年只剩下233个;1951-1960年这十年,没有观测站点暴雨天数大于120天,但到了2001-2010年,十年内有265个观测点暴雨日数超过120天。

  极端性强降雨频次的上升,直接导致了城市内涝问题。据水利部相关数据,2010-2016年,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180座城市进水受淹或发生内涝。

  除了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难题的影响,近年来的城市内涝问题,与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不无关系。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河流、湖泊沦为城市化进程的牺牲品,这直接导致了来洪无地可蓄。

  据相关研究调查,1970年代以来,长江中下游主要湖泊(面积大于1 km²)的水域面积一直处于萎缩状态。1971年到2000年间,长江中下游有144个湖泊消失了。1971年,上海主要湖泊的面积为96.68 km²,到2000年只剩下66.38 km²。

  与此同时,城市表面被越来越多的钢筋水泥覆盖,可供雨水渗入的土地越来越少,内涝只能更多地求助于人工排水系统。

  住建部2014年最新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防涝能力应达到3到5年暴雨重现期,也就是说,可以抵御“三年一遇”到“五年一遇”的大水。

  但住建部此前一项针对城市内涝的调研指出,中国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暴雨重现期小于1年,有些甚至是0.5或0.3年。而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五年一遇”是最低标准。

  除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排水管的铺设也是抗涝的衡量标准之一。

  据住建部《2016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全国排水管道密度最高的是天津、上海和江苏,排水管道密度分别为20.79km/ km²、19.53 km/ km² 和 16.94 km/ km²。可以看出,排水管的密度和城市降水量的相关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而且,一个城市的排水管道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和雨污合流管道,大部分地区雨水管道长度占比都在40%以下,也就是说,地下的大部分管道是用来排污的,排水并不是大多数“下水道”的主要任务。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每年上百座城市内涝,雨越下越“猛”了 |有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