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桂林山水高度概括是“三山两洞一

发布时间:2018-06-2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摘要:桂林山水高度概括是“三山两洞一条”,“三山”就是指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游览了象鼻山,下一个去处自然是伏波山了。两山之间相距很近,也就是一转眼的功夫,车便把我们......

桂林山水高度概括是“三山两洞一条”,“三山”就是指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游览了象鼻山,下一个去处自然是伏波山了。两山之间相距很近,也就是一转眼的功夫,车便把我们带到了伏波山。伏波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北,滨江路北端与凤北路交界处,在叠彩山以南1公里,与独秀峰相邻。孤峰突起,半枕陆地,半插漓江。山体陡然直立,如刀劈斧削一般,尤其是临江一面,给人以壁立千仞之感。漓江流经此地,被山体阻挡,形成巨大的汇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制服波涛之意,称其为伏波山。而民间传说伏波山的得名则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的缘故。伏波山公园的入口处有一不大的广场,广场前方是一矫健的古代将军,跨在前蹄扬起奔腾的战马上弯弓射击的雕像,那便是伏波将军马援了。东汉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派伏波将军马援出征交趾。马援为了取得战争胜利,必须解决粮饷的运输问题,曾重修灵渠以济粮饷。又据《汉书》记载,马援到过荔浦。由于马援征服交趾有功,人们怀念马援,在伏波山上建祠塑像。有传说马伏波站在伏波山上,拉弓射箭,一箭穿三山。进入公园,迎面便是一株树冠达数十米,枝干上挂大小灯笼的榕树,往前走便是还珠洞。在洞口的一侧,便是钟亭,存放着铸造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的大铁钟,重5048斤。在伏波山的回廊中存放着直径1米多,高近1米,重约2000斤的“千人锅”。千人锅及大铁钟两件文物,原为定粤寺遗物。清朝孔有德,平定了粤西,而被封为定南王,一批阿谀奉承的群僚,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修建了定粤寺,孔有德亡后十几年,即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他的女儿孔四贞及女婿孙延龄重修定粤寺时,铸造了大铁钟和千人锅。定粤寺原址在叠彩山下,抗战期间寺毁,遂将大铁钟和千人锅迁移至伏波山,1959年修回廊,将千人锅保护在回廊内,1984年修钟亭,又将铁钟保护起来。还珠洞,位于伏波山的山腹,古时只有临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进入,后来人们在西面和南面开了两个口,这才可以从陆地步行入洞。洞名为“还珠”源于几个传说,其中一个是讲述当年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南征交趾国得胜班师回朝,用船运载买来的薏苡回中原作为药用,有人诬告他运的是从合浦搜刮来的珍珠,于是他就当众把薏苡倒入了伏波潭里,以表明自己的心迹,让这些所谓的“珍珠”流还合浦。还珠洞内的文物石刻很多,有一幅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的自画像。米芾自画像刻于石壁之上,画像高1.2米,宽50厘米,其身着古衣冠,宽袍大袖,右手伸二指,若有所指,迈开右脚,作行走之势,神态自若,风度潇洒。像的上方,刻有宋高宗的御笔像赞:“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境。风姿亦然,纵览起予。”像的右边刻有他的儿子米友仁的跋:“先南宫戏自作此小像,真迹今归于御府。”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5年),米芾的曾孙米秀实来临桂做官,携带他的画像,由广西转运史方信儒刻于还珠洞中。还珠洞还是唐朝除西山的庆林寺外,又一个佛教圣地。信奉佛教的僧徒们,在洞内雕塑了许多佛像。千佛岩中有许多尚未成形的粗凿佛像,犹如风化剥蚀的斧凿痕。一般能辨认成形的佛像有239尊,加上尚未成形的共有400多尊。 伏波山另一别致的景致便是试剑石了。还珠洞内有一悬挂的巨石,离地一寸许。有传说马伏波在试剑石旁试剑,一剑断巨石,故名试剑石。相传“岩石连,出状元”,岩石不断地生长,就不断地出状元,因而又叫“状元石”。又由于试剑石的形状似大象的鼻子,又名“象鼻石”。 伏波山因其与勇威的马援将军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多了几分荡气回肠的英雄气概,越发让人缅怀向往。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 桂林山水高度概括是“三山两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