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发布时间:2021-12-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1982年12月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摘要)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是在认真总结过去长期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全面分析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按照中共中央提出的到本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制定的。这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使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的五年计划;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新路子的五年计划。
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进入世界的前列,国民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要抓住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学这三个战略重点,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战略步骤上,要分为两步走:前十年主要是打好基础、积蓄力量、创造条件,后十年开创一个新的经济振兴时期。实现这一部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极其光荣的历史任务。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实现二十年宏伟目标的一个重大步骤。在这五年内,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求得经济的稳定并有一定的增长速度,同时为以后经济和社会的更好发展准备条件。
第一编 基本任务和综合指标 第一章 基本任务
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具体要求是:
一、工农业生产,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计划平均每年递增4%,在执行中争取达到5%。
二、大力增加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轻纺产品和其它日用工业品的生产,争取消费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同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大体相适应,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三、努力调整重工业的服务方向和产品结构,大力降低物质消费特别是能源消耗,使生产资料生产同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保持大体协调。
四、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广泛地开展以节能为主要目标的技术革新活动,同时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强能源、交通等的重点建设,做好与七五计划期间的发展相衔接的工作。
五、统一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六、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研制发展新型常规武器和战略武器,提高军队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七、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和适当集中资金,使国家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上升,使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开支逐步有所增加,保证财政收支和信贷收支基本平衡。
八、大力扩展对外贸易,有效利用国外资金,积极引进适合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经济技术的发展。
九、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妥善安排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十、加强环境保护,制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并使一些重点地区的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第一编 第二章 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和经济效益
一、社会总产品。
1985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五个部门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按照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10300亿元,比1980年的8500亿元增加18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 。其中:农业总产值2660亿元,比1980年的2187亿元增长21.7%,平均每年增长4%。工业总产值6050亿元,比1980年的4972亿元增长21.7%,平均每年增长4%。
二、国民收入。
1985年国民收入生产额达到4450亿元,比1980年增加783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5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接近或相等于工农业总产值的计划增长速度。
1985年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71%左右,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重即积累率为29%左右。
三、经济效益。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前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达到以下水平:
(1)工业产品的质量,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并且努力提高优质产品的比重。由各工业主管部门对现行的产品技术标准进行一次修订,把产品技术标准提高一步。
(2)每亿元工业总产值消耗的能源,由1980年的8.15万吨下降到1985年的7.15万-6.82万吨,平均每年的节能率为2.6-3.5%。
(3)机械工业系统重点企业的钢材利用率,1985年比1980年提高3%。
(4)国营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2%。
(5)国营工业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每年降低1-2%。
(6)国营商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用,每年降低1-2%。
(7)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国营工业企业由1980年的114天缩短到1985年的105天;国营商业企业由1980年的165天缩短到1985年的163天。
所有领导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基层经济单位,都要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要地位,根据全国的总要求,明确规定出各自的经济技术指标所必须达到的水平,并且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和保证其实现。
第一编 第三章 财政和信贷
第一节 财政收入
1985年国家财政收入达到1274亿元,比1980年增加189亿元,平均每年增加3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3%。五年合计国家财政收入5953亿元。
第二节 财政支出
1985年国家财政支出1304亿元,比1980年增加92亿元。五年合计财政总支出6098亿元,其中国内支出5836亿元,国外借款安排的基建支出26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