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360]子公司家数五年扩张24倍 猛狮科技激进棋局未了
发布时间:2018-06-0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本文导读:----
摘要
【子公司家数五年扩张24倍 猛狮科技激进棋局未了】2015年至今,猛狮科技发起的收购多达20起。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剧增。2012年,猛狮科技财务费用为780万元,至2017年底时已经增加至2.7亿元。以公司作为战略主线的锂电池行业为例,猛狮科技不仅将制造环节基本覆盖,甚至还横跨多品种。(21世纪经济报道)
荣枯复始,躲不过的周期……一句感慨,可以囊括多少英雄气短故事。在A股市场,跳动的K线显然是最好的放大器。既有暴富者一时荣耀无它,亦有短短数日,百亿市值灰飞烟灭。在过去一周,最典型的故事发生在新能源板块。如今细数当年的热点“拥趸”,亦有别一番滋味。
2015年至今,猛狮科技发起的收购多达20起。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剧增。2012年,猛狮科技财务费用为780万元,至2017年底时已经增加至2.7亿元。以公司作为战略主线的锂电池行业为例,猛狮科技不仅将制造环节基本覆盖,甚至还横跨多品种。
汕头商人陈乐伍,最近压力不小。
他所掌控的猛狮科技(002684.SZ),在经历业绩变脸、股票强平后,近期又遭遇了光伏板块集体回撤,二级市场股价从去年底的17.44元,已经一路跌至不足8元。
而那场可谓浩浩荡荡的并购之旅,宛如在昨日。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2012年上市时,猛狮科技仅有柳州动力宝电源科技等3家子公司,但是到2017年底时,其通过收购、新设等方式的控股、参股子公司已经达到73家。
快速的扩张,不仅没有对上市公司带来经营能力的提升,反而成为了公司尾大不掉的包袱。
典型的,台州台鹰电动汽车有限公司、郑州达喀尔汽车租赁等9家主要子公司,2017年有6家处于亏损。
“就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涉及的产业环节越多,成本、风险的把控能力越强。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每个环节都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华南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士6月8日评价称。
外部行业政策的冲击同样不可忽视,除了光伏新政将引发行业重新洗牌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退坡的趋势也已经确立。虽然猛狮科技已开始通过转让股权、外部融资等方式,来缓解高度紧张的资金链,但是能否获得救赎仍存变数。
起家
作为陈氏家族的接班人,陈乐伍早期的留美经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猛狮科技的早期发展方向。
1997年,陈乐伍从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获得MBA学位。次年回国后,便开始担任澄海市沪美蓄电池有限公司(下称“沪美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总经理,而沪美公司正是他父母陈再喜、陈银卿夫妇名下的企业。
在积累了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后,沪美公司、陈乐伍在2001年共同发起组建了广东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或许是早前留美的经历使然,猛狮科技首先便将目光瞄向了北美市场,并成为当地摩托车配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欧盟、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成为了猛狮科技的销售战场,公司也逐渐成长为国内摩托车电池出口的龙头企业。
一时间,陈乐伍荣誉加身。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的同时,还曾经担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理事会理事等职。
到2010年时,猛狮科技摩托车电池出口销量已经位居全国首位。在那个时代,猛狮科技的行业地位或许丝毫不比如今的宁德时代要弱。
几乎所有的企业发展都会遭遇瓶颈期,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二次突围,便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选择,猛狮科技也不例外。
2012年6月,时年41岁的陈乐伍和陈氏家族,便将猛狮科技送入到了资本市场,并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IPO。
凭借在铅酸蓄电池领域的积累,猛狮电池更是一度成为全国公路摩托车锦标赛赛事的专用电池,更是凭借自主研发产品MG14ZS中标香港警署摩托车用电池。
转折来自于2014年,伴随着锂电池的应用普及,陈氏家族首次“触锂”,并与中科大航空航天学院签署协议,计划在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智能充电技术等领域进行合作。
仅仅用了三个月,猛狮科技便推出了10款锂离子起动电池,但是公司经营重心仍然在非胶体电池、纳米胶体电池行业。
彼时,陈再喜、陈银卿夫妇仍通过沪美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近40%的股份,但是由于年近古稀,公司经营已然交给陈乐伍、陈乐强两兄弟。
尚处壮年的陈乐伍,也表现出了潮汕男人敢打敢拼的特点。
在增资江苏峰谷源储能技术研究院后不久,陈乐伍决定猛狮科技“逐步转型为新能源企业”,同时提出了“2351”战略,其中的“3”即指高端电池制造、新能源车辆和清洁电力三大板块,后期逐步发展成如今的“一体两翼”战略。
至此,猛狮科技并购周期正式开启。
扩张
一般而言,新晋上市公司都有很强的并购预期,但是并购频率如猛狮科技这么频繁的公司,整个A股也十分少见。
这从其庞大的子公司数量便可看出,2012年时猛狮科技子公司仅有3家,而截至2017年底时,其通过收购、新设成立的子公司已经达到73家。
数据显示,2015年至今,猛狮科技发起的收购多达20起。这直接导致了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剧增。2012年,猛狮科技财务费用为780万元,至2017年底时已经增加至2.7亿元。
以公司作为战略主线的锂电池行业为例,猛狮科技不仅将制造环节基本覆盖,甚至还横跨多品种。
其中,福建诏安便建设有18650三元电池、21700三元电池项目,而湖北宜城则规划建设有磷酸铁锂电池项目。
子公司上海松岳则主要负责动力电池PACK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子公司天津猛狮新能源则定位于锂电池回收业务。此外,猛狮科技还计划介入到负极材料、NCA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的生产销售中。
至少,从业务布局上看,猛狮科技堪称锂电上市公司的“多面手”。
“多环节成本控制优势会更明显,比如电芯就会比PACK更容易控制成本,但是打造全产业链公司的前提,是各个环节都要形成一定规模。”前述锂电行业人士评价称。
作为“两翼”之一的清洁能源业务,也存在类似情况。
猛狮科技2017年报显示,全年持有及承建的光伏电站项目共计277MW顺利完成并网。“这个量放在行业内,规模并不算大。”北京一位不便具名的光伏行业研究员6月8日表示。
但是,猛狮科技清洁能源业务的载体却不少,涉及了江苏峰谷源、德国子公司Durion Energy AG和酒泉润科等多家公司。甚至,猛狮科技还通过收购博德玉龙30.00%的股权,介入到风电行业。
子公司数量众多,但是能够赚钱的却只有三个,其中还包括了年利润34.6万元的先进清洁电力技术研究公司。
2017年,猛狮科技旗下9家主要子公司中,除了曾经IPO未果的华力特电器贡献了过亿利润外,其他公司均出现了200万元至8800万元不等的亏损。
值得关注的是,在密集收购的过程中,并非没有冷静的质疑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