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最高科技奖得主闵恩泽:爱好美食、听流行歌曲

发布时间:2021-08-03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最高科技奖得主闵恩泽:爱好美食、听流行歌曲

(图片来源:科学网 青年时代的闵恩泽陆婉珍夫妇)

  压力太大、睡觉不好还整天笑哈哈,爱好美食、秘书曾享受他学来的“煎西红柿加起司加黄油”,听李宇春的歌,还能唱三个版本的《上海滩》,他就是——可爱又可敬的老头闵恩泽

  冬日暖阳的照耀下,中午时分,红旗楼前的操场上安上了排球网,很多年轻人争相跳跃,你呼我叫,朝气蓬勃。

  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前身)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实验设备只有从大连石油研究所搬来的几件旧设备,试验装置要靠自己制备,没有现成可循的技术资料,放眼周围一片麦田;如今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科研人员一千多人,多项石油炼制技术成为国际领先,被称为“中国石化的重点科技支撑机构”。

  这里,就是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科学人生的主战场。

  “如果要我谈获奖感想,第一是我感觉如释重负。”闵恩泽的获奖感言不是惯常的“喜悦”,这根紧绷的弦,从他从美国回来的那天就开始了。

  1964年,用来炼制飞机燃油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只剩下两个月库存,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国产化的担子压在了他身上。闵恩泽吃在现场,住在办公室,整天穿着工作服,到车间检查生产工艺条件,制订各种试产方案,和科研组同志一起研究解决胶球破碎的关键问题。经过三个月的奋战,终于生产出高质量的小球硅铝催化剂,保证了我国航空用油自给。

  “搞科研的人往往强调兴趣,因为在自己有兴趣的领域才容易出成果。而闵先生则不同,他更强调社会需求,只要国家急需,他就研究什么,哪怕跨度再大,也不回避”,从1984年与闵恩泽开始合作的石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院士何鸣元认为闵恩泽搞科研非常强调国家需求。

  来自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所有压力,他都转化为责任感,“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那么多眼睛都盯着你,就等着你攻关掉难题”。

  接受新生事物,与时俱进,不断地寻求新的超越,所见所闻,都能化为闵恩泽的所思所想。“闵先生年轻的时候留学美国,又在美国企业工作了4年,这些学习工作经历使得闵先生站的角度比较高,看问题比较切中要害。他了解了世界工业的发展,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不仅如此,还跟闵先生一直关注以后世界工业和中国工业的发展有关。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的石油资源也逐渐紧缺,而且污染非常严重,闵先生本着科研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就开始了绿色化学的研究和实践。”石科院院长龙军说。

  有宏观把握,有深刻分析,才能高瞻远瞩,闵恩泽“脑子里永远都在向明天后天的问题,国家长远性、战略性、基础性研究的问题”。

  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和绿色化学,闵恩泽的三大贡献领域,也配合着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前进的步伐。

  深重的责任感让闵恩泽经常晚上睡不好觉,经常“晚上起来三四次”,“看点书”、“写写东西”。“他非常勤奋,他的工作是日以继夜的,没有白天黑夜之分。”夫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婉珍也为我国的石油化工研究作出了贡献。

  “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总是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很看重团队精神,“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唐僧,要指导大家去完成任务;我有时候是孙悟空,要去攻关,但是孙悟空本事再大,也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找土地神来了解当地情况,还要向如来佛、观世音求救。我碰到不懂的东西,给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请教;有时候还是沙和尚,要搞后勤,去筹备资金设备器材,遇到困难,还要向中国石化总部求救。”言谈举止,不无四川人幽默的特质。

  “看完了电视剧《长征》,他跟我们说,做成一件事要不光有信念、有方法,还要有人。”他的博士生兼秘书姚志龙说闵恩泽很善于把什么事情和工作联系起来。

  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位学生。龙军这样概括闵恩泽的“教师”角色:“他的贡献,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是我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严师,又是关心自己的好老师。“有一次我女儿钢琴比赛得了奖,老先生知道了还给她订了一个蛋糕。”姚志龙说,“去年12月31日,我带我女儿去拜访老先生,老先生还给我女儿唱了3个版本的《上海滩》,9岁的小孩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老头,很高兴,结下了忘年交。给我女儿题字,"震岚小友,诚信宽容、勤奋学习、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我女儿回去就把这幅字和与先生夫妇的合影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激励自己”。

  除了京剧,闵恩泽还会听流行音乐,“老先生曾给我看他买的李宇春的CD,还问我听没听过李宇春的歌,庞龙的歌,可惜我都不知道。先生总是睡觉前放CD,定好半小时,在音乐声中睡觉。”无从考证,他从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些最新的流行歌曲,也不知道老先生又会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联想。

  除了听歌,闵恩泽还把养鱼、每天上下班的一个小时当作锻炼的最好机会。“先生给鱼喂食换水,从家里到办公楼单程需要15分钟,两个来回就是一个小时,先生都看成生活的乐趣,缓解压力的渠道。”

  爱好美食的闵恩泽是四川人,寻遍各种菜系的美味,“各种菜系,昂贵的海鲜什么的不吃,也不一定非要辣的,老先生只钟爱比较家常本色的菜。”姚志龙还曾享受闵恩泽学来的“煎西红柿加起司黄油”早餐。

  繁重的科研任务,也压迫着闵恩泽的身体——数年来他动过3次大手术,1964年他患肺癌,被切除了两叶肺,同时摘除了一根肋骨;1989年又患胆囊结石,把胆切除了;1999年春节期间,因胆管堵塞,引起了胰腺炎,非常危险,又一次做了手术。但现在,闵恩泽还是精神矍铄,有朋友说他精神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他能够很好地调整心态,对于疾病一向泰然迎对。

  《论语·泰伯》中曾子曾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说: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在多次战胜病痛的过程中,闵恩泽说自己“动用了一些精神力量”。

  少小离家的闵恩泽,至今故乡情结深厚。哪怕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还是一口纯正的四川话。2004年,闵恩泽个人出资10万元捐赠给母校——北京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建立“闵恩泽奖学金”,资助优秀的在读学生。“只要回了成都,老先生都要抽出休息时间回母校,和小校友们交流。”姚志龙说。据悉,闵恩泽可能还将继续注资奖学金,资助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

  说到今后的打算,闵恩泽说一是“把我50多年的自主创新案例写下来,它贴近实际、真实生动,容易学习理解,培养创新型人才”,另外就是“面临油价飚升和大量进口石油的挑战,我将在利用生物质资源生产车用燃料和有机化工产品领域中继续努力,参加攻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让中国不再惧怕油价飙升和大量进口石油的挑战。”

  84岁的画家黄永玉曾出过一本书,《比我老的老头》,在他笔下,钱钟书、齐白石等多位“老头”栩栩如生,假如他认识同岁的闵恩泽,会不会描述他为“可爱又可敬的老头”?!(易蓉蓉) (来源:科学网)

[我来说两句]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最高科技奖得主闵恩泽:爱好美食、听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