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李先念:从祁连山到星星峡

发布时间:2021-07-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1937年3月,西路军经过4个月的孤军奋战,浴血河西走廊。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歼敌2万余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处境艰难而归于失败。之后,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报告,其余的部队分成三个支队,在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三个游击支队中只有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历尽艰险,经过4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几场恶战,最终于4月底抵达星星峡,为革命保存了400余人的火种。本文记述的就是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率左支队所经历的40余天转战跋涉的艰难历程。

徐向前、陈昌浩回陕北向中央汇报情况后,指挥剩余红军打游击的重担落在了李先念等人的肩上,他所面对的是无比艰险和漫长的征程

1937年3月14日,被敌重兵包围、与敌人拼杀了几天几夜的红军西路军余部3000余人,终因抵挡不住强敌的进攻,从祁连山康龙寺地区边打边撤,最后退守到冰天雪地的石窝山上。

傍晚,夕阳斜照,山头日影昏昏。敌军停止了对红军的攻击。

面对西路军有可能全军覆没的险恶局势,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决定召开师、团干部会议,确定部队下一步的行动。他让通讯员通知全军所有师、团以上的干部到石窝山顶开会。在山垭口指挥部队刚击退了敌人的最后一次进攻、正坐在一块石头上休息的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军长程世才接到通知后,便拖着疲惫的双腿,向石窝山顶走去。当他们赶来时,会议已经开始了。

夜幕降临,寒风呼啸。望着四周七零八落的剩余部队和躺倒在山坡上的一具具红军烈士的遗体,李先念的心情十分沉重。

陈昌浩用哽咽的声调,向大家宣布了军政委员会的三项决定:一、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情况。二、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李先念、李特、曾传六、王树声、程世才、黄超、熊国炳八位同志组成,统一指挥部队。李先念负责军事,李卓然负责政治。三、全军尚存的部队分为三个支队进行游击活动,等待与援西军会合。红三十军剩下的五个营和总部直属队人员共1500余人编为左支队,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到西面大山游击;红九军剩下的3个步兵连、两个骑兵连共700余人编为右支队,由王树声、朱良才率领,到南面大山游击;伤员、病号及妇女、小孩千余人编为一个支队,由毕占云率领,就地转移。

徐、陈离队的决定,由于陈昌浩事前没来得及征求徐向前的意见,使徐向前毫无思想准备,他向陈昌浩提出:“我不走!部队打了败仗,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在一块嘛!”

陈昌浩不同意,他坚决地说:“这是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向前同志,你如果留下,目标太大,个人服从组织,不要再说什么了。”陈昌浩说完,其他的同志也都劝徐向前同志离队回陕北去。散会后,李先念来到徐向前的跟前。徐向前对李先念说:“我实在不想走!”“总指挥,我们也不愿你走。别着急,我再和昌浩同志说说。”说完,李先念便找了陈昌浩,他说:“昌浩同志,徐总指挥不想走,还是留下他和我们一道打游击吧!”但陈昌浩一口回绝。

李先念无奈,只好回来告诉徐向前。徐向前双眼含泪、拉着李先念的手深情地说:“先念,这3000来人的队伍就交给你了,一定要带着他们冲出去,能多带走一名战士就能为革命多保存一份火种。你的担子不轻啊!”

望着面容憔悴的西路军总指挥,李先念动情地说:“请你放心,我一定尽全力带着队伍突出去!能多带走一个是一个!”

其实,这支队伍能否突出去,李先念自己也没有底。西路军虽说还剩下了3000多人,但伤员、妇女、小孩及非战斗人员就占了近一半,有枪的也只剩下几颗子弹,要带着这样的队伍从敌人的包围圈中冲出去,谈何容易!

当天夜晚,李先念、李卓然、王树声等人怀着沉重、难舍的心情,送走了陈昌浩、徐向前后,立即集合部队准备转移。临行前,李先念作了动员讲话。他说:“同志们,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艰难,但并不是无路可走,出路就是要快速行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摆脱马家军骑兵的跟踪追击。只要我们能突围出去,就有回旋的余地,就有办法可想!西路军虽然失败了,但河东的红军还在战斗,党中央还在陕北,革命并没有失败,暂时的失利吓不倒我们,天大的困难压不倒我们,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属于红军!”李先念这铿锵有力的声音,震撼着山谷,也深深地鼓舞着指战员们的斗志。

随后,左、右两个支队同时朝不同的两个方向出发了。王树声、朱良才率领右支队向东山方向转移;李先念、程世才率领左支队向祁连山西部转移。李先念率军西越祁连山,是经过了审时度势、深思熟虑才作出的决定。当时东、北面都是马家军重兵集结、搜剿的地区,南面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则是马步芳的势力范围,红军如果到了这些地区都将无法生存。西面虽然是渺无人烟的冰山雪岭,但敌军的兵力少,容易摆脱追敌。事后证明,李先念的这一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3月,正是祁连山最寒冷的季节。高耸入云的山峰,披冰戴雪,寒风夹着鹅毛大雪从山头扑向峡谷,像利刀似地刮着战士们的皮肤。1500来人的左支队指战员,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踏冰履雪,跟着向导朝祁连山西部行进。向导是肃南县的一位牧农,他看着这支衣不遮体、骨瘦如柴的队伍,不相信他们能活着走出祁连山。为了提高向导的信心,李先念一路不停地向他解释红军是一支特别的队伍,他们意志坚强,吃苦耐劳,一定能胜利走出祁连山。

翻过了一座山头,部队便停下宿营。干部、战士三人一堆、两人一伙地在石崖边、枯树下背靠背地坐着,头上顶着一块羊毛毡片,在狂风暴雪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第二天,雪停了,风也住了。李先念、程世才带着部队又启程西进了。他们走了不到200米,前面又是一座陡崖,有两名红军哨兵,一个双手持枪依着崖壁站着,一个坐着,枪横在双膝上。他们双眼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一动也不动。

程世才走上前去问道:“你们是哪个连队的?怎么还站在这里?”

然而,当他走近跟前看到的却是两个冻僵的身躯,他们就像两座塑像,一动也不动地静候着他们的首长来检查岗哨。

李先念伸手摸了摸一位哨兵的脸,仿佛摸到的是青紫色的岩石。他痛苦地摇了摇头,随后含泪摘下自己头上的破军帽,跟在后面的战士们也都摘下了军帽或包布,一齐为这两位英勇的战士默哀。

警卫员说:“政委,把他们埋了吧。”

“就让他们这样吧,让他们看着我们出征、远行!”李先念知道,冰冻的泥土比石头还硬,无法掩埋他们。

程世才说:“把他们的枪取下来,不能留给敌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李先念:从祁连山到星星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