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清华五道口朱民:必然反弹 但需10倍努力
发布时间:2021-07-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2月22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全球副总裁朱民在“五道口在线大讲堂”上,讲授了他对此次疫情及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看法。
公开资料显示:
朱民博士目前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英对话机制“一带一路”金融与专业服务公使,复旦大学校董,也是世界经济论坛董事会常务董事,彼特逊国际经济研究院董事会董事。朱民博士于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此前,他曾担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中国银行副行长。他曾在世界银行工作,并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复旦大学讲授经济学。
朱民博士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与硕士学位,从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公共和国际事务学院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并从复旦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董和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并荣获复旦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杰出校友奖。他在2014年获《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奖,2015年获《影响世界的华人大奖》,2016年获《10年全球金融风云人物》奖,2018年获《影响中国年度学者》奖。
如何理解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如何推动疫情后的经济反弹?在2019年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关口后,2020年如何迈向高收入阶段?
朱民认为,从总需求、总供给和整体宏观经济周期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非典”疫情。他援引数据回顾,2003年“非典”疫情后,投资、贸易以及房地产等领域反弹非常强劲,但消费全面反弹比较困难,需要很大的力度来推动。
朱民强调,疫情作为一次外部冲击,疫情后存在反弹,但我们需要一个强劲反弹,所以需要十倍努力。
丨今年前两月电影、演出、旅游消费骤降
疫情将如何影响经济?朱民认为,从总需求、总供给和整体宏观经济周期环境看,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远远超过“非典”。
消费方面,朱民指出,通过大数据的调研,我们估计今年1-2月期间,线上、线下消费可能会下降。比如线上的社会零售消费下降幅度不大,17%左右。
但是非数字化消费,餐饮业会下降60%左右;日用百货就包括口罩等,因为口罩需求上升,我们假设是持平;但电影的票房估计会下降92%,专业演出、赛事全部关了,下降90%,旅游休假会下降97%。
总的来说,朱民估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会是一个很大的规模。相当于去年总消费的5.5%,如果把消费需求折换成经济增长的话,第一季度消费肯定是负增长,对第一季度GDP会连带着个3~4个百分点的影响。所以影响还是很大,对此要有深刻的理解。
在总供给方面,朱民认为,这次新冠疫情影响区域大幅超过“非典”,整个供给面大规模受到影响。停工大约20-30天,经过调研发现,复工难的原因,主要还是物流,物流、人流、交通流不通,鉴于这次疫情的影响面都达到了全国60~70%以上,产业链的恢复非常困难。
丨反弹是必然的但需要十倍努力
朱民认为,消费可以反弹,但很难全面补回来。“2个月没出去吃饭,不可能后面完全补回来。所以2003年的消费增长低于2002年,但是2004年保持了强劲增长。”
但他也表示,“反弹是必然的,但我们需要一个强劲反弹,所以需要十倍努力。”
朱民提出了实现2020年经济和社会增长目标的七大政策抓手:
迅速启动复工,时间就是效率;
实际落实复工,物流、人流,资金支持,财政支持,政策支持;
从重点产业开始,产业链恢复;
全力拉动贸易恢复和出口;
全力拉动和鼓励疫情后的消费;
政府加大和提前采购,拉动总需求;
以抗击疫情中的科技创新经验为基础,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数字化。
从整体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时期有何不同?恢复难度有什么差异?
朱民援引数据表示,2003年“非典”后,中国整个投资一直上升,反弹非常强劲。2003年工业增长有季度下调,之后就是直线上升。贸易,有第一季度下跌,以后就反弹,维持上升。贸易反弹也是非常强劲。年度房地产有很大下降,但以后就开始反弹,很强劲。整体上,2003年房地产销售比2002年上升31.9%。
“总的来说,2003年经济有强劲反弹,消费比较困难,靠投资、房地产、贸易拉动,使经济继续增长。”他表示,从结构上看,反弹和恢复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消费角度,需要很大力度来推动,但反弹是客观存在的。
但现在整个经济周期、外部环境和2003年“非典”时期完全不一样。“2003年是全球性的上升周期,中国也是上升周期,所以有非常迅速的经济反弹。今天这个环境,也会变得相对困难。”
“好在投资和工业是稳住的。2019年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减税、鼓励投资、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支持等,工业增速2018年也稳住了,还在上升,还是有个很好的基点可以继续反弹”,他说。
丨提高非市场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