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正在改变居民生活习惯
发布时间:2021-04-0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电池是有害垃圾”“过期药品也是有害垃圾”……11月6日,在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兴康社区举办的“大手拉小手”垃圾分类游园会现场,来自大学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主持人的提问。自呼和浩特市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这样的活动几乎在所有社区都举办过。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垃圾分类终端的不断完善,赛罕区垃圾分类成效初现,不少居民的生活习惯正在改变。
杨明泽是大学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当天和妈妈于雪慧一起来参加社区的活动。“我们小区就有四分类垃圾桶,和我们老师带的模型一样,什么桶里应该放什么垃圾上面都标明了。我妈妈在家里也会给我讲垃圾分类的知识,还将不同的垃圾装进不同颜色的袋子里。”说起垃圾分类,杨明泽讲得头头是道。
据于雪慧介绍,自从小区里有了四分类垃圾桶,她就刻意地给孩子讲了垃圾分类的知识,而且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内容,居民们聊得比较多的也是垃圾分类,孩子自然而然就将这些知识记下了。“我每次扔垃圾都会告诉他不同的垃圾要扔到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中。当然我们分得还不是很细致,还需要继续学习,社区举办的这种亲子活动就是很好的学习方式,纠正了我们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于雪慧说。
在华盛嘉苑小区,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人数正在逐渐增加,从门口的垃圾分类箱房取厨余垃圾盒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在万正尚都小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习惯。“从开始撤桶到现在,小区只剩下3个垃圾分类箱房,每天都是定时开放,我们基本每天上午将分好类的垃圾送过来。大家的分类意识很强,分类的习惯也基本养成了。”市城环环境治理公司副经理李佳说。
垃圾分类不仅需要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需要完善的终端处理。昨日,在丁香路内蒙古政协小区东门对面的厨余垃圾处理站里,佳城公司厨余垃圾运输司机正和工人一起将从辖区各个小区收来的厨余垃圾倒进减量机。经过处理,厨余垃圾会变成有机肥料,产生的废水、废气也会达标排放。而在东瓦窑厨余垃圾处理站,从市场里送出来的厨余垃圾会被处理成达标的水排放到城市排污管道里。
赛罕区垃圾分类办工作人员田云刚表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做好前期的宣传,提高广大市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还要做好厨余垃圾的运输、处理。“到目前为止,赛罕区已经建立了4座厨余垃圾处理站,分别位于东瓦窑农贸批发市场、宝全农贸市场、巨海城九区以及内蒙古政协小区东门对面。东瓦窑厨余垃圾处理站和宝全农贸市场厨余垃圾处理站主要处理农贸市场、海鲜市场里的厨余垃圾,居民小区产生的厨余垃圾大部分由佳城公司送到了位于丁香路的厨余垃圾处理站处理。”田云刚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赛罕区在总结过去垃圾分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多方力量重点在永泰城小区和敕勒川街道办事处片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全面铺开赛罕区的垃圾分类工作。赛罕区所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开发区,共有82个社区、885个小区,截至目前已经在839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下一步,赛罕区将在合适的位置建立4座分布式厨余垃圾处理站,不断提升厨余垃圾终端处理能力。(记者 王英)
(责编:赵梦月、张雪冬)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垃圾分类正在改变居民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