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收入增长近三成
发布时间:2021-03-3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汽车、装修、家电消费成倍增长,厦门人生活正向着享受型发展
2006年,我市共实现生产总值(GDP)11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增幅在全省9个设区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第一。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3元,位居全省第一。
市统计局副局长孙延风说,2006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水平也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家用汽车、房屋装修、重要家电上的消费更是成倍增长,用于在外饮食、文化娱乐上的费用也提高了,这说明厦门人的生活正向着享受型、发展型发展。
财政总收入位居全省第一
2006年,全市共实现生产总值(GDP)116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经省统计局评估),增幅在全省9个设区市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第一。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市人均GDP为49463元,比上年增长11.7%,折合6175美元。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7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总量和增幅均位居第一,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3.91亿元,增长38.6%,创12年来新高。
住宅销售额增幅超过6成
工业仍是带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443.80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增加值558.79亿元,增长16.3%。
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33.27万平方米,增长32.6%,其中住宅销售317.39万平方米,增长16.6%;商品房销售额274.7亿元,增长52.8%,其中住宅销售额209.5亿元,增长62.2%。
44家企业零售额超亿元
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全年累计实现零售额超亿元的企业达44家,比上年增加了7家。
受2006年新开业的家乐福、新世界百货和天虹海景店等的带动,大型超市和大型百货业全面增长。
永乐思文、国美和苏宁这3个家电巨头全年共实现零售额14.44亿元,比上年增长82.6%。统计资料显示,移动电话、数码照相机、组合音响、摄像机、微型计算机、微波炉、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和家用洗衣机零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2倍、1.8倍、1.0倍、93.6%、82.9%、66.8%、44.0%、29.5%和22.7%。
居民消费价格“五涨三跌”
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0.85,增幅比上年回落0.1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成的八大类别呈现“五涨三跌”的格局———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以及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1.16%、1.50%、0.07% 、0.53%和6.09%;而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分别下跌8.14%、0.05%和1.58%。
人均工薪收入增长28%
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3元,比上年增长12.9%,总量全省最高,增幅也是全省最快。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职工年终奖金、过节费等各种福利收入随之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使得居民工薪收入快速增加。2006年居民人均工薪收入为14580元,比上年增长28%,2006年股市大幅上涨,基金风光不减,全年城镇居民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增长了77.9%。
在支出上,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62元,比上年增长19.5%。全年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人均为5022元,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5%;而居民投向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居住三大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高达44%,人均支出分别为2208元、1965元和2009元。
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2.9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35%,其中三居室及以上的住房比重达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