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星” 装上“中国芯”
发布时间:2021-03-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北斗三号总师陈忠贵出自南航,在他和团队努力下——中国“北斗星” 装上“中国芯”
南报网讯 (通讯员 王洋 王伟 融媒体记者 谈洁) 记者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友。
据介绍,南航86级校友陈忠贵担任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90级校友王东担任北斗三号卫星副总指挥。
本科毕业于太原重机学院的陈忠贵,学的是矿山机械,出于对航空航天梦的向往,他辞去了工作,报考南航数理力学专业,师从朱明教授,研究多体动力学,毕业后进入航天五院。
1995年,随着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他被调入通信导航总体室,开始导航卫星研制工作。
2007年4月14日,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计划中的第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面对紧迫的研制任务,时任卫星副总设计师的陈忠贵带领党员突击队,改进集成测试验证方法,一周“5+2”、每天“白+黑”,奋战8个月,最终在规定日期前完成了卫星的发射和信号开通。
相较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要求更多、指标要求更高,可用性和可靠性要求更强。陈忠贵带领团队一次又一次查资料、对标准、建模型、做布局、编方案,最终形成一系列满足各方不同需求的技术论证报告,为北斗三号的推进打下了基础。
目前,北斗三号卫星在RDSS服务、广域增强服务、全球短报文服务、搜索救援服务等方面都形成了鲜明的北斗特色,并在系统信号性能、系统传输和测距性能、星载原子钟性能、关键产品和元器件国产化等方面实现了对国外技术的局部领先。
以星载原子钟为例,作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它决定了导航系统的导航定位、测速及授时的精度,是一个国家能否具备独立发展导航系统能力的核心技术之一。北斗二号研制时,原子钟曾从一家瑞士公司引进,但欧盟要求该公司提供的原子钟必须比“伽利略”导航系统低一个数量级的精度,这让陈忠贵及设计团队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
于是,在科研团队的攻关之下,我国攻克了铷原子钟、氢原子钟的关键技术,并在北斗导航卫星上使用了这两种原子钟搭配,计时精度可达每3000万年误差1秒,在某些方面超越了GPS、伽利略等导航系统原子钟和时间基准的性能指标。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国“北斗星” 装上“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