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研究获重大发现黑颈鹤“拖儿带女”迁徙1500公里
发布时间:2021-02-1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迁徙研究首战告捷,监测数据显示,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及周边地区分布有黑颈鹤80只,充分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是黑颈鹤重要栖息地之一。栖息在这里的黑颈鹤的迁徙路线达1500公里以上,是目前已知黑颈鹤迁徙路线中最长的。
为全面掌握祁连山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黑颈鹤种群数量及分布格局,深入研究黑颈鹤繁殖策略、迁徙路线等种群的生态学状况。自2019年起,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启动为期5年的黑颈鹤专项调查研究,目前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及周边地区分布有黑颈鹤80只(其中53只成鸟和27只幼鸟)。根据最新一次调查,确定在前期调查研究基础上,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北京林业大学郭玉民研究团队在取得国家林草局批复的猎捕15只黑颈鹤行政许可后,于7月为15只黑颈鹤佩戴了GPS跟踪设备,幼鸟有效跟踪,经过5个多月的动态监测,祁连山国家公园黑颈鹤迁徙研究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
历时一个多月,踯躅青海湖畔、飞越唐古拉山,“拖儿带女”辗转1500多公里,历经艰辛,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佩戴跟踪器的黑颈鹤终于抵达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顺利完成秋季迁徙。通过黑颈鹤迁徙研究,初步掌握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的迁徙路线以及越冬地点,同时也了解到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黑颈鹤种群与我国其他地区黑颈鹤种群的迁徙策略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秋季迁徙最早时间为10月4日,最晚为10月28日,相差3周;最早到达越冬地的时间为11月1日,最晚为12月3日,相差1个多月;迁徙历时最短的为10天,最长的为39天。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种群与我国其他地区黑颈鹤种群的迁徙相比,迁徙历时较长、迁徙路线呈“剪刀形”、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的迁徙路线,是目前已知黑颈鹤迁徙路线中最长的,达1500公里以上。根据目前跟踪数据分析,林芝雅鲁藏布-尼洋河区域等是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日喀则雅江河谷是部分繁殖家庭选择的越冬地。呈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黑颈鹤越冬地的多元化选择方式。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黑颈鹤的幼鸟出生时间参差不齐,迁徙持续时间长,迁徙路程长,越冬地多元化,迁徙策略与众不同。研究表明鸟类迁徙是为了更好地存活和繁衍,迁徙策略的不同表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的黑颈鹤种群与其他种群在繁殖策略、生态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同,而这种不同背后隐含着的生态学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赵俊杰)
相关新闻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分布有9种有蹄类动物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青海片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调查工作。初步了解到,青海片区分布有野牦牛、白唇鹿、西藏盘羊、马鹿、岩羊、马麝、狍、藏野驴、藏原羚等9种有蹄类动物。
为系统掌握园区内有蹄类动物的数量、分布、栖息地质量及保护威胁等生物学现状,2020年青海片区启动了野牦牛等有蹄类动物专项调查,调查分3个阶段进行。
2020年12月初,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国内青藏高原野生生物保护、联合国环境署有蹄类物种专家调查组赴青海片区祁连县、门源回族自治县、天峻县、德令哈市区域开展了20多天的第一阶段野外调查工作。调查主要以参与式社会访谈为主,访谈对象以管护员和涉及国家公园内外农牧民群众为主,同时抽样选取当地森林公安、个体工商业者、学生、科研工作者等。调查应用“基于访谈的占域模型调查分析”方法,将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划分为141个15公里×15公里及1269个5公里×5公里网格,收集受访者在各网格内针对调查目标物种的目击记录。在所有141个大网格中,92%网格均获得有效的物种分布信息,其中,针对每一个网格,有效调查信息大于6条视为“充足”的占68%,1条至5条“较充足”的占24%,8%的网格未获取有效信息。
此次野外调查,涉及范围广、时间长,内容丰富全面、对象代表性强,为下一阶段实地调查和分析建模提供了充足扎实的信息和数据基础。调查组将基于本次访谈数据的模型分析抽选重点网格,在下一阶段开展基于实地样线观测的野生动物生物学调查。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野生有蹄类物种专项调查的启动,标志着祁连山国家公园重点野生动物调查基本实现系统化、专业化、全面化,将为祁连山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的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赵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