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背后
发布时间:2021-02-1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下午闭馆前,薛逸凡在寻找自己制作的化石标本,“太小了,不好找”。 (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高考扎进“冷门”,大学坚守“冷门”,留学换新“冷门”。除了兴趣,薛逸凡更看重“独立性和自主能力”。
“你是不是一个人,跟你辛不辛苦,承受多少孤独,没有多大关系。”“我这样的冷门,要比别人更赶。只有学有所成,才能破冷门而出。”
“可能我们既要鼓励那些站出来走不同道路的梦想家,也不应该戴上有色眼镜看待那些所谓追逐名利、其实也奋斗一生的‘普通人’。”
坐在3112名毕业生中,薛逸凡没想到自己被校长点了名。
2014年7月1日,北京大学2014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王恩歌在讲话中突然提到了这位最近因“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的学生。
“她所在的古生物学专业,或许是中国唯一的只有一个学生的专业。很多网友赞她为女汉子,其实,无论什么专业,寂寞也好,热闹也罢,作为校长和老师,只要你们学有所成,只要你们快乐成长,就是我们内心最大的满足。”
18天前,薛逸凡拉着父母在校园里拍照,其中一张单人照中,她身穿学位服戴方帽站在北大图书馆前,贴着脑门的刘海微乱,目光略带俯视,黑框眼镜滑向鼻尖,看起来有些无精打采。回家后,她仿照班级集体毕业照的固定格式,独自在照片上PS了一行端正的红字:“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
她本来只想“欢乐一下”,就像平日写的那些自嘲的网络日志。不过,当天这张“毕业照”一发到网上个人空间,瞬间击中了网络槽点。
这个1992年出生的姑娘和她蹲守4年的“冷门”,迎来前所未有的舆论热度。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借用自己熟悉的生物学进化论总结:我们经历了或者还在经历着一种为了社会需求、他人的眼光去选专业、学习的工业化高等教育阶段,但我们何时才能进化到为兴趣而学的小时代?
“命中注定”大二时曾有同学问薛逸凡:“你找到你的命中注定了吗?”她回答说:“必然没有,或许说已经找到——古生物专业。”
实际上,这一志向当她还是高二学生时就已确立。那年,她拿到了北京市生物竞赛一等奖,又成为北京十一学校唯一一人加入市队参加全国竞赛。“我一直很相信有天生的兴趣点。如果有古生物竞赛的话,我应该会参加古生物竞赛。”
这不只是一场比赛,还关乎能否取得自主招生资格。薛逸凡已经给一年后的高考定下明确目标——她查到的当时唯一开设古生物本科专业的北大元培学院。“就是为了古生物”。
她的爸妈和全天下父母一样操心。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父亲“有眼光”:“去学水利工程或者是核物理这样的专业,将来的事业会很稳定。”还夸张地说到“万一爆发战争的时候,搞偏一点的科学首先受影响”。母亲倒是无所谓:“你喜欢什么就学什么。”
几番家庭讨论后,父亲同意了女儿的选择,“兴趣很重要”,不过潜台词是,家境还好,再不济,也不需要为生计操劳。
不出意料的,经过8个月的突击,薛逸凡拿到了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顺利获得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资格,并被元培学院确认录取。
在官方介绍里,元培学院是北京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圳特区’”,试图构建中国特色的博雅教育体系。
在元培学院,学生可以选择不同专业,与其他院系并无太大差别。但有的专业属于该院特设,比如,2008年设立的古生物学,是该院第一个交叉学科专业,这有别于该校上世纪90年代并入地质学专业的原古生物学专业。
若从报考情况来看,古生物无疑是元培学院最冷门的专业。2010年入学的薛逸凡,是古生物专业的第四任学生,唯一的女生。
始终由元培学院培养出来,也只有薛逸凡和第二任。第一任是从生科方向转来的,第三任来自地空学院,想转考古文博院失利,这才来了古生物,“从一个冷门进入另一个冷门”;保研时又想转考古,但因没考四级不能跨院保研,结果不得不继续留在古生物专业。
有人这样调侃:“北大古生物所有在读本科生凑到一起吃饭,都很难都凑齐一个四人方桌。”因为总有年级没有学生。
在其他专业学生看来,这些“单传”的“冷门青年”,都是神人。
元培学院特聘导师、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刘建波曾经这样给“冷门专业”分类:“一种是高考生不愿报考、大学生也不愿学习的比较‘艰苦’的专业;一种是社会需求较小且不被社会公众熟知的专业;再一种是被归入‘无用’行列的基础类型的专业。”
研究早已消逝的古代生物,古生物专业显然很容易被视作“无用”。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赞赏薛逸凡“独特的坚守和兴趣”,“在崇尚‘白富美’的时代显得稀有而令人钦佩”。
“我也是来上课的”入学前,薛逸凡就大概知道本专业可能只有一个学生。她被分到2010级行政一班,几十位同学坐在一个教室里。起初她还疑惑:“谁说冷门了?人也不少啊。”但很快缓过神来:古生物专业,确实只有一人。
就她。
四年下来,行政班里的同学们过着“各自的课程表时间”。薛逸凡的感受最强烈。
元培学院团委副书记贺飞平时负责下发通知,组织集体活动,但薛逸凡很少参与。她要自己选课,应付各种作业,很难调剂出时间。
如今想来,薛逸凡最遗憾的是,四年里没能和室友们一起旅游。大三时,她们本来约好利用清明假期一起去青岛玩,临出发时,一个女生有事退出,薛逸凡也突然接到教她编程的国外导师来华通知,不想错过当面请教机会,只好临时把车票和宾馆全退了。“四人游”成了“双人游”。室友在海边游玩时,薛逸凡熬夜“跑了两天程序”。
元培学院的学生住在校内36楼,楼上两层女生,楼下四层男生。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曾撰文说,该学院类似哈利·波特小说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在现实中和牛津、剑桥的住宿学院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只是经过了本土化改造”。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一个人的毕业照”走红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