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對熱議“高考作文”的冷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2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原標題:社會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對熱議“高考作文”的冷思考
一家之言
社會該以什麼心態面對——
對熱議“高考作文”的冷思考
每年高考,總有一道題會讓全民津津樂道,那就是“高考作文”。首考語文一結束,作文題首當其沖,各類媒體第一時間爭相報道,各類專家、各路精英紛紛點評,一時間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熱鬧之后,人們不僅想問:為什麼“高考作文”會引起熱議?社會該以什麼心態面對“高考作文”?如此熱議對作文乃至語文教育會產生什麼影響?如此等等,竊以為很有必要對這場能引發全民熱議的“高考作文”來一次冷思考。
“高考作文”為何引熱議?
高考涉及千家萬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麼多科目試題,為何唯獨作文題會引發全民熱議?
第一,公眾價值訴求。
高考屬於國家級考試,其重要程度決定了其相關話題的關注度。可以說,年度高考其本身就是年度熱點,它如同“春晚”一樣是中國人生命中的一個情結,因而公眾對於高考寄予較高的價值訴求。這種訴求直接體現在對高考題尤其是作文題的評議上,譬如公眾理想中的作文題應該是個性化的,接地氣的。人們在厭倦了千篇一律的應景式作文后,覺得無論是雷人之作還是憤青文章,都能體現出當下多元化社會的個性化表達,對於同一現象哪怕是截然不同的反應,也是社會發展至今文化同步的效果。
都說“文以載道”,高考作文被寄予厚望,受到全社會矚目,實際上也應承擔起這一責任:考生將現實編織的理想化為文字,讓成人社會從中看到后浪們對於自我的認知與時代的憧憬。或者說,什麼樣的高考作文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從中看到公眾對這個時代的價值訴求。
第二,作文獨特魅力。
公眾價值訴求可選擇的對象很多,為何偏偏是作文題?這不得不說高考作文題的魅力。顯然,人們對於其它科目考題的關注,是需要一定知識儲備的,諸如數學的圓錐曲線,物理的加速度,生物的有絲分裂等,普通大眾很難參與,而高考作文則不同,隻要能識字看懂,就能發表己見。同時,相對於其它學科考題的標准化答案,作文題目因其文本、選題、立意的多元化,能給與考生及圍觀公眾更多的選擇權,正所謂“一千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甚至可以說,作文題是高考所有考科題目中限定最少,可發揮性最強,最能考查人之思維與素養的題目。
高考作文除了主觀性強,涉獵范圍廣以外,還是唯一不設標准答案的考題,甚至連參考答案都沒有,即便有作文評分標准,但在實際閱卷過程中帶有不確定性,有時甚至會出現一定的爭議。於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作文並不止於考試,如果考題與社會同步,與時代同頻,就會成為公眾輿論平台,這也是其它學科考題所無法比擬的。
第三,地位非同一般。
有人會說,諸如政治歷史等學科試題,不也承載價值訴求,引發大眾評議麼?其實,大家別忘了“高考作文”首先是一道語文題。我們知道,高考首場必考語文,相對而言,語文是最不拉分的科目,考生難拿高分,也不會太低,分數差距不大。因此,高考語文首場,有利於考生保持良好心態迎接后面考試。假如第一場考的是拉分科目如數學或其它,對於沒有發揮好的考生而言,心態極易崩潰,勢必影響接下來的考試。
因此,高考作文的重要地位凸顯出來了。想想看,150分的語文試卷作文佔據了60分(上海高考作文70分),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作文成績決定了語文成績。一旦作文寫偏題或離題,語文基本上算考砸了。語文不利,勢必影響考生心理。在當前考試制度下,高考成績受制於“木桶原理”,隻要一門科目考砸,則會滿盤皆輸。如此看來,對於高考首場的語文作文題,其戰略地位非一般考題所能比擬,所以才會有“得作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的說法。
“高考作文”熱議現象
其實,“高考作文”引發熱議是好事,這恰恰反映了社會對高考的關切與重視。當然,熱議者中少不了語文教師,當然也不乏從事語文教育的專家學者或相關人士。他們對於“高考作文”非一般議論,而是帶有專業性的探討,可簡單概括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類,押題:“押中高考作文題。”
每年高考作文題一經流出,總有不少人聲稱自己“押中”作文題,有的還說的煞有介事。什麼是“押中”作文?如果說預測到了命題方向就算押中,那麼多數有經驗的語文老師都能押中,因為考試有考試的標准,命題有命題的規律,語文老師心裡都有本明白賬。再說,高考前后復習訓練過的作文題不計其數,碰上一兩個相關相似甚至相同的題,算不得天上掉餡餅似的奇跡。
退一步而言,就算考前所“押”之題與高考的一模一樣,敢問:學生考場上作文就一定能拿高分?帶過高三改過高考作文的老師都知道,高考作文的評閱有其獨特性,別說“押中”作文題,就算請某位作家根據所“押”考題宿構成文,放進高考作文閱卷場中評審,誰也不敢保証就能拿高分,為何?這是由高考作文閱卷特性所致。其實,所謂“押中”考題已無意義,更無多大作用。語文教學真正要做的還是“請循其本”,聽說讀寫,字詞句篇,語修邏文,沿著正確的教學軌道,遵循寫作的內在規律,訓練出“賣油翁”的應考技巧,高考作文的成績就一定不會低。
第二類,析題:“評析本身就是作文。”
毋庸置疑,每年高考作文題都會引發各方面評議,這些評議有來自官方的,譬如高考一結束,教育部或命題省份的考試部門就會發布年度試題評析。對作文題的評析更多是來自民間的個人評析。這些評析本身就是一篇篇論述文,有的還很“接地氣”。另外,也有不少是從考生視角評析的,譬如年年都有人說的“破題不難,寫好不易”,一個好的作文題本應符合考生認知興趣,契合生活經驗。當然,這方面最有體會和發言權的是考生,一線教師作為“代言人”往往很積極,但一般也只是從試題難易度進行評點,雖也有不少明達而專業的論述,但整體而言是實用而功利的,少有對寫作本質規律的深入思考。
第三類,解題:“下水作文是對考題的再創作。”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語文同行熱衷於“下水作文”,但別忘了“下水作文”不等同於“考場作文”。“下水作文”是場外人士對高考作文題的再創作,其結果是作品,其本質已不是考場作文。試想,從容淡定地坐在考場外,在無限時空下,讓飽經風霜的成年人來寫高考作文題,是很容易脫離考生的思想水准、生活實際和考試環境的。另外,既然是“下水”示范,方向必須正確,動作就得規范。當然,“下水作文”不失為一種作文評析方式,其目的是探尋作文教學的方向。但無論如何,考查學生發表思想和書面表達能力,永遠是作文之本,是語文堅定不移的立場。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社會該以什麼心態面對——對熱議“高考作文”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