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从2010年到2018年 青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上两个万元台阶

发布时间:2020-07-3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青岛农村经济社会焕发了勃勃生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生重大转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呈现一派繁荣发展景象。青岛市不断培育壮大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渠道,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本”贡献青岛力量。

  土改运动解放农村生产力

  从1949年到1978年,青岛市农村经济社会获得了恢复性发展,实现了从“耕者有其田”到人民公社体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青岛市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彻底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2年基本结束。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地主土地所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制度变迁。土地改革在随后几年的农业增长中表现出巨大的制度绩效,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9.7%,油料产量年均增长11.9%,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8年农业总产值11.64亿元,是1949年的3.5倍,年均增长4.6%。1978年粮食总产量190.1万吨、水果产量8.3万吨、猪存栏165万头、家禽饲养量469万只、水产品产量13.9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2.6倍、8.3倍、16.5倍、3.2倍、10.3倍。

  改革春风吹起农村发展新希望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广大农村也迎来发展机遇,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解放了束缚农业发展的羁绊,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改革春风吹起农村发展新希望,农村经济迈向正确发展的轨道。

  这一时期,我市农林牧渔增加值从1978年的8.73亿元增加到1984年的19.7亿元,是前者的2.3倍,年均增长14.5%。全市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1984年,我市粮食总产量245.0万吨,比1978年增加54.9万吨,增长28.9%。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农、林、牧、渔业生产全面振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年均增长13.1%、19.8%、17.2%和6.1%。

  1985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农村改革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的基础上,重心是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市场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发展步入快车道。

  1992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43.92亿元,是1984年的2.2倍,年均增长10.5%。粮食总产量267.6万吨,增加22.5万吨,增长9.2%;蔬菜产量203.0万吨,增加80.0万吨,增长65.0%;水果产量34.1万吨,增加18.8万吨,增长1.2倍;肉类产量17.3万吨,增加7.7万吨,增长79.8%;水产品产量28.8万吨,增加22.5万吨,增长3.5倍。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我市一批剩余劳动力走出耕地,在非农产业领域寻找出路,推动了乡镇企业为代表的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崛起,从根本上扭转了农产品工业消费品长期短缺的局面,提升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开辟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渠道,繁荣了农村市场。到199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29元,比1984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0.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72元,恩格尔系数下降了8.3个百分点。

  深化改革带动村民奔小康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标志着一个改革新阶段的进入。自1993年起,经过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我市农产品市场调节机制全面确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全面稳定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从2010年到2018年 青岛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上两个万元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