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
发布时间:2020-07-2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中国网讯(记者韩琳) 记者10月30日从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开幕式上获悉,目前我国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领海面积的4.6%。其中国家公园体制试点10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7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地质公园39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据介绍,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及自然公园三种类型。其中,国家公园是最具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是我国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具完整性和原真性的部分,目前已开展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祁连山、海南热带雨林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自然保护区分布有3500万公顷的天然林,2000万公顷的天然湿地,保护着90.5%的陆生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植物种类、65%的高等植物群落。自然公园保护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具有生态、观赏、文化、科学等价值。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56年。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44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97处、国家级地质公园270处、国家级海洋公园48处、国家级湿地公园898处。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后举办的首次以自然保护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来自奥地利、加拿大、中国、法国、希腊、日本、南非、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保护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政府、研究机构和保护组织的代表、专家学者共500余人参加。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在开幕式上说,为实现中国自然保护的良性发展,中国将通过建立以《自然保护地法》为基本法,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公园等单行法律法规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建立以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物种监测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地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加强自然保护地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倡导公众教育和社会参与自然保护等措施,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模式,为全球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提供中国方案。
据介绍,当前全球自然保护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自然保护地受到人类活动的挑战,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退化、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丧失,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频发,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愈发凸显。在2019年5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指出,现在约有100万种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四分之三的地球环境和约66%的海洋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显著改变。
五处新晋国家地质公园代表上台接受牌匾。
此次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今年4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九华山地质公园和沂蒙山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开幕式上,相关机构为两个地质公园授牌并颁发证书;为湖北恩施腾龙洞大峡谷、广西罗城、广西都安地下河、西藏羊八井和四川青川地震遗迹5处新晋国家地质公园授牌。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中国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18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