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高考作文,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发布时间:2018-06-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    高考语文作文体现着时代的脉动。从中不仅可以看到语文教育的不断追求与发展走向,更可窥见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关注高考作文,正是在关注人才培养及国家的发展。
    今年的9道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有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要求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反映新时代主题,弘扬主流价值观。
    6月7日,高考第一天,在石家庄十五中考点外,学子们进入考场前加油鼓劲儿。 记者赵永辉摄
    1
    与时代同频共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衡水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中心教研室主任赵增普用“惊喜”形容他获知今年高考语文全国Ⅰ卷作文题时的状态。“这道题瞄准‘千禧宝宝’们,聚焦这代人‘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整体特征。”赵增普说,仿年表形式选编材料、创编引导语,通过任务设定,让生于新千年和新时代开启之年的两代青年在18岁成人之际进行跨时空“对话”,从而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和想象力,引导考生强化代际身份感,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而北京卷、天津卷等均有异曲同工之处,启迪考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与时代同频共振,一直是高考作文的主旋律。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高考作文致力于讲好改革故事,凸显时代主题。
    今年9道作文题中有5道紧扣新时代主题,其中3道作文题聚焦新时代的青年,2道关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等主题。
    除全国Ⅰ卷外,北京卷直接点明“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考生走进高考考场”,要求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浙江卷立足“浙江精神”的提炼和概括,引导考生站在人生新起点,在宏观视野中找到个人意义,思考未来人生,堪称考生的“成人礼”。
    而全国III卷作文“改革开放三部曲”以三条标语口号浓缩改革开放不平凡的40年历程,折射出发展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方式的变迁,引导考生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挑战,光荣与梦想,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北京卷“二选一”中另一篇作文“绿水青山图”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用记叙文描绘自己期待的生态文明图景,贴近中国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时代主题。
    此外,全国Ⅱ卷、上海卷、天津卷、江苏卷分别以“幸存者偏差”“被需要”“器”和“语言”为主题,引导考生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进行开放性的独立思考,充分施展写作才华。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陈黎明表示,选取与时代脉搏共振话题作为素材,其积极意义在于,能够培养考生的时代热情,家国情怀,提升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参与度,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将个人与社会,内心与现实勾连互通。
    “具体到我省考生,作文应该表现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对未来的洞见以及对社会的担当。”正定中学语文教师陈梅认为,考生需要在作文中传递出积极的精神、信念、责任和使命。
    对于呈现形式,开滦一中校长张丽钧言简意赅:“小角度切入,是所有临场作文斩获高分的不二法门。”
    2
    深邃思考,培育思辨能力
    纵观今年作文题型,理性评论占据主流。即使所给的材料有事件叙述、情景描摹,考试的着眼点也并不在于让考生对客观性人和事作精致到位的“复述”,而是为了从人和事出发再作“评论”,或者是就表面现象进行个性化地分析阐释。
    有专家表示,以“自主思考、独立评论”为内核的理性“评论体”代替经验性、复述性的“叙事体”,同时也取代以技术性“议论三要素”为形式、却无独立灵魂和逻辑思辨的议论文,这无疑是新时代高考作文领域的一种积极反映。
    “要写好这样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而不是非此即彼,或用名言警句拼凑一下就可以写好的。”邯郸一中语文教师王云飞以上海卷的“被需要”为例,不仅重思辨,还往哲理上引导,除了语言运用能力,还特别注重思维能力,这样的题很难“套题”,平时多读、多思、多悟的考生自然会发挥得更好。
    又如江苏卷,所提供的材料是对语言发挥作用的归纳,这样的题也是要求有辩证的思维,而且要有较多的阅读积累。赵增普认为,这些题目有利于那些平时重积累、有思想并在议论文写作方面有实力的考生展示其思考与议论的能力。
    “高考作文不仅考查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广泛了解,更重要的是考查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认识,考查他们对社会问题是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是否有自己的独到看法和见解。”一位曾承担高考阅卷工作的老师介绍。
    面对新的要求,许多考生们觉得“有点难”,而这也在张丽钧的意料之中。“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在作文中写‘他’,不习惯或不擅长在作文中写‘我’,近两年高考作文就是呼唤‘我’的回归。”张丽钧认为,“我”的缺位,使高中生的作文中充满了“假、大、空、套”话,“无我”的写作,极容易成为零生命力的“圣诞树作文”。在她看来,“让高中生写一篇‘有我’的文章,引领孩子学会在纸上与自己真诚对话,是语文老师永恒的课题。”
    高考作文命题向理性靠拢,既是人才选拔的需要,也有利于引导当下语文教学。
    “高考作文要求对所提供的材料有自己的理解和提升,或者要凝聚为某一观点去展开论述,体现了高考改革的趋向。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陈黎明认为,语文教学有必要重新强调逻辑思辨能力的培养,把语言表达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
    3
    贴近考生,引导学生求真知
    “今年作文延续了贴近考生的特色,所给的材料从千禧年到当下,暗合了考生的成长经历,这对于考生而言,不至于因无话可说而导致空泛的议论或抒情。在人人有话可说的前提下,进一步考察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书写水准,从而拉开差距。”陈黎明介绍。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纵深|高考作文,与新时代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