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者|触摸上海
发布时间:2018-06-08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诚然,上海是座大城市。一眼望去,像个踩着细高跟儿的时髦姑娘,整个人透着高而冷的精英气质。但这样蜻蜓点水的一瞥,还不足以把握上海的全貌。一个周末,母亲力荐全家去徐汇城市记忆立交桥下,感受富有海派特色的老上海风情。
上海人的想象力让人佩服。突兀的水泥森林,触手便成风景。上海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在立交桥桥墩上创作了许多青石的浮雕,再现了几十年前的老上海面貌。好奇地徜徉在这陌生的世界里: 那石板铺成的马路,那鳞次栉比的平房,那热闹的商号,那青石的牌楼,那挂着“万国旗”的街角,外国文化在这里冲撞交汇,竞逐豪华,让人有些不敢逼视。上海人却有天生的闲情逸致,即使受到洋文化的冲击,也表现得乐观豁达、散淡自如。浮雕上表现了一条弄堂,底层是商铺,二层是民居,那老字号的招牌,刻在墙上,悬在旗上,四处招摇。那些鸡鸭熏肉、干货杂炒,便用线穿着吊在半空,不由得你不馋。这样的构图,就把上海的性格活化了。据“老上海”说,餐馆半个月不换菜谱,就没有回头客了,可见上海的这份讲究,并没有随着时代淡去,张开双臂迎接现代化的上海,依旧兼容小弄堂里的旧俗。
艺术家们还用巧思再现了上海的桥,在两座桥墩中间掘一浅沟,注上少量水,算作河水,跨过河水修了十几座微缩的桥。自古上海灌溉发达,水网纵横,自然是少不了桥的存在。这些桥的原作,经过岁月的销蚀、战乱兵燹,或已风华不再,人们却用这种方式,保留了城市的记忆。伫立桥头,体味岁月沧桑。
人是城市活的灵魂。在表现老城文化时,上海人也不忘把人作为雕塑的焦点。而把市井百态不经意地组合在一起,就勾勒出了老上海的一条条生活轨迹。有的雕塑表现稚子嬉戏,滚铁环、打弹子、斗公鸡、下象棋一一纯真的脸上挂着悠闲的欢乐,全然没有贫穷的煎迫。珍视孩提的乐趣,不也是享受人生的一部分吗? 雕塑还展现了各个行当的平民生活: 配钥匙,拉锯子,粘糖画,抬轿子。我与铜像对拉了一回锯子,坐了一回“人力轿子”,摄影留念。虽然雕像表现旧社会的劳动者,但他们都没有要控诉的意思,不争的性格使然吧。那个配钥匙的青铜像,还显出认真斟酌的样子,务求钥匙严丝对缝。粘糖画的工艺现在不多见了,但只要幼时见过烘山芋、炒爆米花、转白糖、做冰糖葫芦的人,都能从中找回共鸣。桥墩上还用淡青色绘制了数十幅民俗画,线条极简练传神,远望像人的影子。上面有抬喜轿的,有耍猴儿的,有理发的,有掏耳的,不一而足。我们离开时已经入夜了,星空下的人拖曳着长长的影子,和那些风俗画交织在一起,奏出光与影的和弦。一瞬间让人觉得过去与现在是可以沟通的,民俗传统,还依旧活在这现代文明的城市里。
城市的记忆有两种一种是史籍,一种是印痕。在这次穿梭时光的旅行中,我真切地触摸到了老上海的记忆,领受了段更为丰富和真实的历史。
纵观上海发展的几十年,她在家踏着趿拉板,最没包袱却又更可爱的样子才是她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