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变美景 祁连山推行“环境友好”民众获益
发布时间:2020-07-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位于祁连山青海侧的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已有些凉意,记者日前来到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二珠龙铜矿,看到矿区内阶梯状缓坡,坡脚长达数百米、由装填石块的铅丝格网构成的拦渣墙,已看不出这里曾因采矿而造成原生地形地貌破坏。
资料图:甘肃祁连山肃南段迎来秋季首场降—雪。 武雪峰 摄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乃至“中华水塔”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屏障,其独特的水源涵养林调蓄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与河西走廊的生态状况密切相关,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祁连县地处祁连山脚下,资源富足,是黑河、大通河、托勒河三河源头。
上世纪80年代,畜牧业、矿业等成为祁连县传统支柱产业。但对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超载过牧、大量采伐林木,带来生态破坏、草地退化等后果。一系列过度的人类活动让祁连山伤痕累累。
“按照环保要求,二珠龙铜矿从2015年开始实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项目6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资金全部由企业自筹。如今这都是生态恢复治理的成果。”祁连县县委书记韩向晖介绍,祁连分别采取矿山整治、草原限载禁牧、森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后,自然景观得到了较好恢复。
2017年6月,中央全面启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国家公园总面积502万公顷,青海片区总面积158.42万公顷。涉及青海祁连、门源、天峻县以及德令哈市4县市17个乡镇60个村。
“青海省财政先后垫资3亿元,积极落实国家专项资金3.8亿元,强力推进实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青海省林业厅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韩强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韩向晖介绍,由于祁连县是古“丝绸南路”的必经之地,多样的民族文化、厚重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是祁连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积淀。自然生态游、草原风光游、健康休闲游等旅游线路,让只有5万多人口的小县城每年游客超过百万人次。
祁连县八宝镇麻拉河村的王新远开起农家院,美味的地方菜肴和干净整洁的民宿,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停留驻足。“自从生态环境有所好转,来祁连的游客越来越多,光是夏天的旅游收入都能赶上以前一年的收成。”王新远说。
“今年仅在黑河源湿地公园内就发现繁殖期黑颈鹤31只,还监测到白唇鹿、棕熊、藏狐、马鹿、狼等20余种野生动物栖息活动情况,野生动物的回归说明生态有了较好恢复。”祁连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才仁玛玛说。
韩强表示,今后政府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祁连山地区依托国家公园品牌,在做大做强传统农牧产业基础上,重点规划生态友好型项目,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发展。(完)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矿山变美景 祁连山推行“环境友好”民众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