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数”说临夏旅游, 爱你的理由千百条

发布时间:2019-11-19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原标题:“数”说临夏旅游, 爱你的理由千百条

  今年7月底,临夏市折桥村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再次为临夏捧回了一项国家级荣誉。

  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临夏,将旅行的脚步迈向临夏。今年上半年,临夏市共接待游客34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支撑数据的,是几百万游客的偏爱——每个人,都有一个喜欢临夏的理由,舌尖上的美食、夜幕下的璀璨、春日里的牡丹、青石板的街巷……

  98项非遗,文化打底撬动旅游经济

  八坊十三巷、茶马古市的建设,为“藏在闺中人未识”的非遗文化搭建了展示的新平台,反之,非遗又犹如这些新地标的灵魂,让它们有了厚度和温度。

  砖雕、泥塑、雕刻葫芦、刺绣、蛋雕、皮艺加工、黄酒等非遗艺术馆一家挨一家。看一段舞、听一首歌、了解一个民俗、亲自动手参与制作,游客就有了难忘的非遗旅游体验和记忆。

  “古观青云云欲流,漫步羊肠到山头,白塔晨钟索耳畔,气象万千不尽收……”关徐奎拉着二胡,在茶马古市里唱着河州平弦《河州八景》。乐队里有人拉板胡、有人弹三弦、有人打鼓。来来往往的游客驻足观看,有人拍照、有人视频直播,关徐奎唱得更起劲了。

  以往关徐奎只能和喜爱平弦的同伴们聚在一起自娱自乐。如今有了八坊十三巷、茶马古市,随处都可弹唱、处处都是舞台。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他和同伴们还多次去外地演出,连续三年都在敦煌文博会上进行展演,去年参加了在天津举办的全国非遗曲艺周,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26岁的车国栋从小跟着父亲做砖雕。这几年来,随着八坊十三巷、茶马古市的成功打造,越来越多的人到临夏游玩,砖雕市场也越来越红火。这些手艺人的作品在八坊十三巷等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一种展示,也提升了新地标的颜值。他算了一笔账:“2016年我们公司5个人,接了30多万的活,2017年超过了100万。今年才到8月,就已接了山西、青海等商家100多万的订单,公司也超过20个人了,这些商家就是在旅游时被八坊十三巷里随处可见的砖雕作品折服,回去后就下了订单。”

  传承的同时,也在创新。车国栋在茶马古市上开了一家砖雕艺术馆,原本镶在墙上无法挪动的砖雕,经过他的改造,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手伴,随身即可带走。他的店里,每年都有1万名左右的中小学生研学团队来此体验。学生们在手工艺人的带领下,亲手感受非遗砖雕的魅力。

  河州黄酒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建平家的“王记黄酒”也是游客们最多驻足的地方之一,两家店每年能销售出50多吨黄酒。喝一杯黄酒、吃一碗黄酒煮肉,临走再带一小坛黄酒原浆,美美的旅程少不了热情的微醺。

  目前,临夏市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项目6个,州级项目28个,以及62项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资源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

  “非遗+旅游”是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传承。构建非遗“活态保护”新平台,推动非遗产业发展,临夏让古老的文化再次融入现代生活,掀起最炫“非遗风”。

  6个月343万人次,你最爱逛的是哪里?

  读懂一座城,要从那些充满烟火气息的大街小巷开始。比如说——夜幕下的八坊十三巷,夏日里的茶马古市。

  漫步八坊十三巷,条条青石路干净整洁,两旁建筑古香古色,砖雕、木刻、彩绘艺术浑然天成。尝不完的风味美食,看不够的民俗风情、品不尽的花园曲径,犹如踏入一幅具有民族特色的“清明上河图”。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国内外游客,拉近了这里与世界的距离。

  离八坊十三巷不远的另一处古街区“茶马古市”,以古朴的建筑风格,展现了古河州深厚的商旅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底蕴。今年3月,世界最大的洮砚——中华第一龙砚落户在此,巨大的雕塑中,56条巨龙气势恢宏,成为游客们的又一个“打卡”之地。

  各种节会活动的举办,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临夏市围绕打造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持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

  “以花为媒”做功课、文旅地标吸引人、全域旅游留住人。临夏旅游有多火?一组数据告诉你答案。

  2018年,临夏市累计接待总人数764.58万人次,总收入34.12亿元。其中,八坊十三巷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6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亿元。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上半年,今年的“河州牡丹文化月”,一个月便吸引来了全国各地280万人次赏花看演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35亿元。截至6月底,临夏市共接待游客343.142万人次,同比增长64.2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3亿元,同比增长78.46%。

  一组组数据背后,呈现的是游人“用脚投票”的偏爱,也有力地证明了临夏不再只是游客们过路歇脚吃饭的地方,而是茶马古道上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

  半年收入2.4亿元,乡村游里有你的田园情

  久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总是对田园充满了向往。若想远离城市喧嚣,寻一处恬静之处采摘蔬果、品尝农家风味美食,“农家乐”是不二之选。

  闲暇时节,临夏市折桥村的百余个“农家乐”中,游客络绎不绝,堂倌叫喊声此起彼伏。折桥村毗邻折达公路,是临夏市区通往永靖县、东乡县的必经之路。这里聚居着600多户人家,当地人开的“农家乐”就有108家。

  已经开了37年的“周家爆炒草鸡”是这里最早的“农家乐”,如今已是第三代主人掌勺,代代相传的美味引得许多人慕名前来品尝。

  为了提高“农家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在折桥镇政府的牵头下,当地成立了“折桥湾农家乐协会”,吸纳30多位善经营、懂管理的“农家乐”负责人成为会员,加快了“农家乐”发展的步伐。

  2018年,折桥镇组织30多位“农家乐”负责人赴陕西袁家村、贵州六盘水参观考察,学习当地经营模式与发展理念。27岁的马玉忠参加了考察,觉得自家的农家乐和他们还有不少差距,准备继续提升服务和经营。

  4年前,马玉忠还是贫困户,常年在外面的饭馆打工,看村里不少人开农家乐赚了钱,他回到家乡,贷了精准扶贫贷款,把自家打造成农家乐。一年时间就还了贷款,每年有十多万元的收入。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数”说临夏旅游, 爱你的理由千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