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打造“活力工会”
发布时间:2019-10-01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最近两年,农民工劳模巨晓林在日常工作之余,还多了一项新的任务:作为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带队扎到职工中间宣讲全总精神、调研民情民意,架设一线职工反映诉求愿望的快捷通道。
在2016年1月召开的全总十六届四次执委会议上,中铁电气化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巨晓林当选为全总历史上第一位农民工副主席。同样在这次会议上,全总十六届执委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中的劳模和一线职工,比例分别增至15.4%和13.5%。把更多知职工、爱职工的人充实到工会领导机构,体现了全总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改革,是为了让事业历久弥新。秉持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的使命担当,中国工会主动适应国家发展和时代需要,勇于革新、锐意创新,不断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筑牢了党同职工群众血肉相连的纽带。
增强“三性”,改革工作全面展开
2015年,全总面临一项党中央交付的重要任务:启动改革试点工作。与此同时,上海、重庆两地的改革试点工作也先后启动。
围绕增“三性”、去“四化”、强基层、促创新的改革总体思路,全总坚持问题导向,在加强党的建设、改革领导机构、强化机关职能、改进干部管理、推动力量资源向基层倾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精准发力,有序有力有效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1年后,全总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样一组数据展现了工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承担改革这项重要政治任务的坚决态度和积极作为——
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的7个方面27条改革举措均如期完成,原定制定25项制度文件而实际出台了35项;全总机关和事业单位精简编制25%;将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此外,全总将本级集中的5%中的70%用于对下级工会的补助,重点投向基层工会。
强化政治性,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是工会改革创新第一位的要求。
——始终坚持党对工会的领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健全了向党中央请示、报告重要工作制度,成立由党组书记任组长的全总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在党的建设、干部人事管理等方面制定和修订了190项制度办法,完善工会受同级党委和上级工会双重领导体制,建立全总党组、书记处成员年度调研课题制度,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等等。
突出先进性,组织动员亿万职工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是工会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持续搭建职工建功立业的载体和方式,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了“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叫响做实“大国工匠”品牌,先后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增强群众性,让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是工会改革不变的目标。
——在改进工会领导机构人员构成,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设置,探索建立以专职干部为骨干力量、以兼职挂职干部为重要支撑的机关干部队伍的同时,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坚持眼睛向下、面向基层,连续开展了基层工会建设年、落实年活动和“强基层、补短板、增活力”行动,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货车司机等八大群体入会工作,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此外,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制度机制,加大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帮扶和保障力度,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
匆匆一年,转瞬即逝,但工会改革创新的车轮仍在不停向前。全总等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拉开了全国群团改革的序幕,随后,31个省(区、市)总工会均制定了改革方案,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面改革态势。
持之以恒,改革创新成为最强音
这些年来,工会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怎样的经验,又存在哪些问题?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思路和任务是什么?
调研是解答一切问题的基础。2018年4月,距离中国工会十七大召开还有半年时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和全总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李玉赋等率先垂范,全总领导同志带队组成了16个调研组,分赴上海、河北、宁夏、陕西等地,深入城市、区县、乡镇、街道、开发区,围绕8个方面开展调研督查,总结各地经验,研究突出问题,提出思路对策,更使工会十七大的召开建立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之上。
“把课题调研与工作督查结合起来,将调研督查的过程变成联系基层、服务职工、落实部署、推进工作的过程。”当年6月底,全总召开了集中调研督查情况汇报会,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工会是党领导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应该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唯有持续改革创新。
2018年10月召开的中国工会十七大,在报告中48次提到“改革”,并明确提出“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进一步优化工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将工会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增强“三性”,改革创新,无疑成为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最强音。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上海宝山区顾村镇总工会,因为坚持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充分激发非公企业工会活力的探索与实践,成为全国工会学习的榜样。3年来,上海市以顾村镇改革试点为蓝本,在16个区内持续深化改革,按照“一街镇一方案,一方案一特色”原则,建成1000多家园区工会、行业性工会和社区工会等形式多样的工会组织,并高速运转起来。
在北京,各级工会将服务职工工作向商圈、社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及便利店、加油站等场所拓展。截至2018年底,811个百人以上新建会企业同步建立职工之家,9650个商超连锁店、银行网点等地建成职工暖心驿站。
在四川,调查研究成为工会常态,广大工会干部以开门建工会、出门亮工会、登门办工会、进门强工会为方向,在走基层、进车间、访工地的过程中寻找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良策,为提升服务职工群众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使基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各级工会通过各种措施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
浙江宁波北仑区通过吸收优秀职工代表进入街道工会领导机构,增强了基层一线声音,强化了乡镇(街道)总工会“桥头堡”建设;青海省总工会将本级经费留成的80%以上用于对下级工会补助;江苏省总工会出台了创新建功立业载体、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等50余项制度机制……这些努力,都朝向同一个目标:让基层工会真正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扎根职工,工会就在你身边
一张工会会员服务卡,一部手机,就可以一键直达工会“服务大厅”,同时可以享受景区门票、体育场馆、职工疗休养等各种优惠折扣——在深圳,工会会员活动、专享保障都能在微信上直接操作,让工会服务更便捷。
据2019年3月刊登的报道,深圳已完成126.6万实名会员的信息采集。
利用互联网,打造方便快捷、务实高效的联系服务职工新通道,成为当下加强工会工作的重要手段。
2016年,全总成立网络工作部,当年全总“两微”开通上线,31个省级总工会全部建立了门户网站。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改革创新打造“活力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