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四局里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18-06-0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1951年8月,顾诵芬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大航空工程系毕业。上级组织决定,当年航空系的毕业生全部分配到中央新组建的航空工业系统,即日起赴北京报到。据顾诵芬后来回忆,当时上海各大学有20多位同学被分配到中央重工业部,大家一起坐火车到了北京。

大学毕业的顾诵芬离别了父亲、母亲、他敬重的师长和生活了12年的合众图书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而对于顾诵芬的父母来说,他们是多么希望能将唯一的儿子留在身边工作。

航空工业局(四局)是新中国创建航空工业以后的第一个政府管理机构,隶属中央重工业部,1951年的局机关在沈阳。新分来的大学生中,毕业成绩最好的一位——顾诵芬留在了局机关。在这里他遇到了徐舜寿、黄志千等当时中国最优秀、最权威的飞机设计专家和航空科技人才,这对他一生从事飞机设计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新中国建立后的航空工业初创时期,主要任务是修理苏联支援的各型飞机。从苏联来的大部分技术文件和资料都集中在航空工业局保管,不直接发放到企业。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各企业要完成修理任务,飞机、发动机、配件的图纸就需要航空工业局组织翻译、复制。在徐昌裕领导下的生产处设有制图组,共有七八个人,负责人为刘多朴。徐昌裕处长的本意是想让新来的大学生顾诵芬接替刘多朴的工作,但需要考察,于是先让他到制图组工作一段时间。一到这个组,顾诵芬就赶上了发雅克-11飞机起落架图纸的任务。

据顾诵芬回忆,尽管自己当时已经大学毕业,但完成这样的任务还是有困难的。首先是机械制图的投影体系问题。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是英美采用的第三象限法,而苏联标准是第一象限法。对于顾诵芬来说,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他和制图组面临的还有其他困难。比如图纸上都是俄文,顾诵芬在上海交大读书时,曾利用晚上的时间在航空系所办的俄文班上过课,掌握了一些单词。在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他通过查词典也还可以了解词义,难的是材料牌号和公差配合方面的内容。组长刘多朴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人,为了让当时航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苏联的航空工程技术,他还同哈工大毕业的宁佩工程师翻译了苏联机械制造百科全书中相关的两部分——《苏联的公差和配合》和《苏联的铝合金》,这些都为制图组的工作提供了学习和参考。有了这样的条件,顾诵芬顺利地完成了第一项任务——翻译并复制了三四百张A4纸的雅克-11起落架图纸。

1952年4月5日,航空工业局由沈阳迁到北京。在制图组工作时,从保证修理需求到对零部件的仿制,从复制苏联图纸到调研、处理仿制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顾诵芬一步步把学校里学到的知识与飞机制造中的实际结合起来。但他的兴趣还是在飞机设计上,尽管当时航空工业局办了不少有关俄文的学习班,但顾诵芬从来没有时间完整地参加过一个。他学俄文,靠的是一本英文版的《Self- taught |in |Russian》(俄文无师自通),还有一本韦光华编写的图解俄文语法,再有就是美国人战后编的《俄英化工词典》。当时教育部也组织翻译了一些苏联的教科书,加上新建的北京航空学院有几位原来清华的老先生翻译的空气动力学等,慢慢地顾诵芬已经能看懂俄文技术方面的书籍。

那个时期顾诵芬最大的乐趣就是每个周末和节假日,兜里装上5元钱逛书店。北京王府井南口的一家外文书店和八面槽附近的一家影印书店是他光顾得最多的地方。偶尔他还会找到一些讲航空技术或者其他相关技术方面的书,每次去总会有一些新的收获。就这样他在俄文水平有所长进的同时,也逐渐掌握了一些飞机构造方面的知识。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对自己的成长产生引导性影响的人不会很多,徐舜寿对顾诵芬而言,则是属于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位良师益友。顾诵芬第一次见到徐舜寿是在1951年9月,那时四局机关在沈阳,徐舜寿是航空工业局生产处技术科的副科长,负责审查俄文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当时的顾诵芬经常向徐舜寿请教图纸上的俄文技术术语,他感到徐舜寿很像在学校时的老师。1952年年中调到第一技术科后,顾诵芬开始在担任第一技术科科长的徐舜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徐舜寿的敏而好学、刻苦钻研既与顾诵芬志趣相投,也给他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在航空工业局第一技术科工作时期,科长徐舜寿、技术员顾诵芬等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为国家设计自己的飞机。徐舜寿在争取局领导的同意后,在科里设立了设计组,他将当时在教育处工作的黄志千请来担任了设计组的组长。黄志千提出要将雅克-18飞机改装成撒农药的飞机以满足农用飞机的需要,并将这个任务交给顾诵芬。顾诵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中查找到有关喷洒农药装置的内容,并参照书上的简单介绍做了改装设计。顾诵芬曾这样回忆那段时期:“当时的航空工业已从修理、配造走上了整机仿制的道路,并已开始了自行设计的萌芽,这是我们一致向往的。”(本文摘编自《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飞机设计大师顾诵芬:四局里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