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
发布时间:2019-08-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题:展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
新华社记者韩洁、叶前、王希、陈炜伟
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一年多来,面对美方挥舞关税大棒并不断极限施压,中国经济踩着不变的节奏,在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征途上笃定前行——
经济运行“稳”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转”出新机遇,改革开放“激”发新活力,一幅稳中有进的亮丽经济画卷赢得了国内外的信心与认可。
70年栉风沐雨,我们对明天更加清醒,任何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没有变、也不会变。恰如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无惧风雨 凸显中国经济韧性
日前,美方突然宣称拟于9月1日对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并肆意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海外一些担忧中国经济之声紧随又起。
中国最新公布的7月经济数据,有力回击了唱空之声——
制造业PMI在4月份以来首次回升、制造业投资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城镇新增就业全年任务完成近八成、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增长,尽管部分指标增速出现短期波动,但经济运行仍透出诸多积极变化。
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2.74万亿元,出口1.53万亿元,均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分析认为,与市场预期相比,7月外贸数据全面好于预期。
观察大国经济,不能局限于一时之得失,必须看全局、辨大势。既要准确看待局部数据升降之“形”,也要准确把握经济总体向好之“势”,方能明晰方向,坚定信心。
“势”蕴藏在总体平稳的格局中——
相比过去,中国经济增速看似在放缓,但放眼全球,上半年6.3%的增速依然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特别要看到,这已经是中国经济连续18个季度运行在6%至7%的区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
除了增速,上半年5%左右的调查失业率、1.8%的核心CPI、较为平衡的国际收支等宏观调控指标,都勾勒出“稳”字当头、好于预期的增长。
“势”彰显在稳中有进的步伐中——
迈上90万亿元新台阶的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上半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1.94万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1.6%,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7%……可以说,中国经济不仅“稳”的气质凸显,“进”的空间也更加广阔。
“上半年6.3%的经济增长有着沉甸甸的含金量。”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六稳”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事非经过不知难。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多重困难交织:外部,国际经济周期下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加剧不确定性;内部,国内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承压前行,无惧风雨。
“虽然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继续上升,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特征明显,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多。
韧性十足的中国经济,以“稳”应“变”,为世界经济注入信心。
就在一个月前,三星半导体高端存储芯片二期项目在西安基本建成。这个第一阶段投资70亿美元的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一季度实现量产。
“之所以继续投建二期项目,正因为我们看好中国经济和这里的市场前景。”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池贤基的话,道出了众多在华外资企业的共同心声。
不畏浮云 彰显中国经济底气
不畏浮云,信心如磐。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保护主义逆风来袭的当下,中国经济战胜困难挑战的底气何在?
——底气,就在足够大的国内市场中。
在炎炎夏夜,来几串烤肉、一杯冰镇啤酒,一天的疲惫就在谈笑间消失。谁能想到,“夜经济”这个概念正借着人们的舌尖,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我国仅小龙虾的年销量就超过100万吨、产值达4000亿元。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文章曾评价中国消费是“光”“影”交错,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人的消费动向。
这种“光”和“影”,正是中国巨大消费潜力的写照。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报名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企业有3000多家,热情的参展商正是为中国巨大的“买买买”潜力而来。
资生堂、雅诗兰黛、庞巴迪、礼来等知名品牌成为进博会上的“新面孔”。“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资生堂中国区总裁藤原宪太郎说,在首届进博会开始的第二天,资生堂就积极报名签约参加第二届进博会。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发展积累起来的强大势能,是应对冲击的坚实基础。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欣欣向荣,消费需求成为“第一引擎”。
——底气,就在日日“新”的发展动能中。
“全面启动鸿蒙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9日在广东东莞发布其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
这是继海思芯片“备胎”一夜转正后,又一次因创新出现全民“刷屏”,这是对创新的喝彩。在欣喜的背后,人们更感慨,这是5000科研人、10年坐冷板凳的结果。
在创新中应对挑战,在创新中开启未来。
从北斗开启全球组网,到“墨子号”成功发射,再到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创新特别是基础创新,正在全面提升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近2万亿元,投入强度为2.18%,已经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6年和8年居世界首位。
——底气,更在绽放“活”力的改革开放中。
当老板可以有多快?在广东自贸区,只要5天,就可完成开办企业。
中国速度,蕴含着无限活力。一分钟里,会有哪些变化?超过1000人在搭乘飞机,55辆汽车下线,电影票房超过10万元,不止36家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在如此“丰富”的一分钟里,听得到中国经济澎湃有力的脉动。
一部智能手机,就是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的一个缩影。
在深圳、东莞的工厂里完成最终生产的手机,有来自美国的芯片、韩国的显示屏、日本的传感器、中国的玻璃屏等,全球200多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漂洋过海到中国,上亿台整机又送到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中。可以说,没有开放型经济,就没有现代人的智能生活。
40多年来,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一条新路”,中国就是用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并在扩大开放中与世界共赢。
劈波斩浪 坚定中国经济信心
“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可能正处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危险的时刻。”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近日发出警示。
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蛮横霸道、漫天要价……在美方极限施压、不断单方升级经贸摩擦背景下,国际机构不断下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人们不免担心,中国经济还能不能稳得住?
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为机,办好自己的事。
乱云飞渡,我自从容。中央的科学研判和果断行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治理的清醒与自信。
——坚持创新驱动,打好化险为夷的战略主动战。
“面对困难,躲是躲不掉的!”在深圳一家生产光通信器件的企业里,负责人告诉记者,应对危机的秘诀就是,依靠创新把产品做到无可替代,让客户舍不得不买。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展望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