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技术网-河南网站建设-上海网站建设-SEO优化-网络营销-SEO三人行

  • 专注网站建设 服务热线: 13061801310

当前位置:我爱技术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当年谁要是买了套上海外销房 绝对扎足台型

发布时间:2019-04-22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当年谁要是买了套上海外销房 绝对扎足台型

  曾经,外销房闪耀着光芒。有的楼盘,1990年代中期,就能卖到每平方米1300美元,第二年,直接涨到2000美元。

  但到了90年代末,新楼盘层出不穷,购房者的选择增加了,对品质也更讲究了。外销房小区曾经的“先进住宅理念”渐渐开始被时代淘汰。

  “高端洋气上档次”的代名词

  1992年,位于虹桥的锦明大厦对外销售。

  这是上海建成的第一幢外销商品房。短短4天时间,144套住宅便被海外人士抢购一空。

  那一年,上海的外销房批准预售量为22.2万平方米,次年又猛增至262万平方米。“外销房”这个字眼随之进入上海人的视野,成为“高端洋气上档次”的代名词。

  外销房集中的古北新区在1995年甚至被评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之一。荣华居委会第一任书记沈绿萍说,那时候上海流行一句话:“要出国旅游,不如先到古北去看看”。

  所谓“外销房”,由国内外的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土地以批租形式获得,主要面向华侨、外籍人士和港澳台人士。

  由于需要使用外币购买,首先从掏钱方式开始,外销房就显得相当洋气。

  至于房子本身,在户型、建筑材料、小区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发商在广告中都会强调“实行国际化标准”。

  当年外销房的广告上,总能找到这类字眼:“户型设计与国际接轨”、“厨卫家具采用国际知名品牌”。

  以普陀区的玉佛城为例,90年代开盘时,卖点就是现房全装修和物业管理。比如,屋内设备有进口日立空调、科勒洁具、对讲机等。小区里设有24小时巡逻、录像监控等。

  这些配套放在今天来看,一点都不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很多人却是第一次听到。毕竟当时大家对房屋的概念还停留在拎马桶、亭子间,能住进煤卫独用的两室户公房,就算很不错了。

  当然,和品质相对应的是外销房的房价。在大家还盼着“福利分房”的年代,玉佛城1995年开盘时,售价为每平方米1300美元。到1996年,直接涨到了2000美元。这样的天价,对一般上班族来说,想都不敢想。

  外销房小区,档次摆在那里

  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外销房大部分集中在长宁、徐汇、浦东和静安。

  其中,长宁区古北的外销房名气最大。从最早的宝石、钻石公寓,到金狮、金马、金龙、金象公寓,还有罗马花园、里昂花园、雅典花苑等,形成了一大批欧式风格住宅小区。谁要是在那里买了套外销房,绝对是扎足台型。

  周雅珺(化名)就曾经体验过这种被周围人艳羡的感觉。

  1990年,位于虹桥路水城路口的宝石公寓开始预售。这个小区由10幢6层的法式公寓楼组成,分对外销售和对内销售两种,基价分别为420元美金和1640元人民币。其中,对外销售的房型另配有进口热水器、不锈钢煤气台等设备。

  周雅珺买下一套二房一厅,总价约为21万人民币。

  “阿拉是1992年搬进去的。这种房子是按照外国住宅标准建的,厨房间和卫生间面积比较大,房间比较小。”她说,“毕竟是外销房小区,档次摆在那里。后来人家都讲,侬眼光哪能噶好啦?”

  事实证明,周雅珺的眼光的确很“毒”。到了90年代中期,古北的房子在市场上炙手可热。

  以宝石公寓旁边的钻石公寓为例,房价从1989年的每平方米500多美元,到1994年涨至近1300美元。

  1995年,钻石公寓二室一厅每月租金在1300美元以上,而附近的罗马花园、广场大厦二室一厅每月租金更是高达3000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呢?1995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约为8.45,而那一年上海职工的每月平均工资不过773元人民币。

  李美萍(化名)就是在外销房最火的时期出手的。

  李美萍是上海人,但有不少亲戚在香港。90年代中期,她住在香港时,无意中在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位于浦东黄浦江畔的一处外销房小区在香港挂牌销售。

  二十多年前的浦东和现在相比,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当时,浦东到处是低矮的老房子,很少见到高楼,陆家嘴“三件套”更是一个都还没出现。

  广告图片上的楼盘是高层建筑,看上去很气派,和李美萍印象中的浦东很不一样。她一直想在上海买套好房子,回来时有个落脚点。因此,她没有考虑太久,很快就付了定金。

  李美萍记得很清楚,二十多年前她买下这套房子时,价格是每平方米1万港币。按照当时的汇率,相当于每平方米1万多人民币。

  “刚刚住进去的时候,房子老灵呃。家里所有的家具,包括空调、浴缸都是进口的,连走廊里的花砖也是进口的。”在一片老房子的包围之中,李美萍住的高层公寓鹤立鸡群,异常耀眼。

  当时小区里进进出出的大多是外国人。“他们欢喜在小区花园里唱歌跳舞,弹吉他开派对,不要太有劲噢!”

  “先进住宅理念”开始被时代淘汰

  只是,外销房的光环并没有闪耀很久。到了90年代末,新楼盘层出不穷,购房者的选择增加了,对品质也更讲究了。外销房小区曾经的“先进住宅理念”渐渐开始被时代淘汰。

  以户型为例,当年为了达到国际化标准,很多外销房都由欧洲或香港的设计师捉刀设计。然而,因为生活习惯的不同,上海人最看重的朝向问题,在外销房的户型中却往往不被重视。厨房卫生间朝南、卧室朝北的房型颇为常见,甚至还有三角卧室、无窗房间等极其别扭的设计。

  在古北,一些外销房的楼道里曾设有直筒式垃圾通道。设计初衷是居民不用下楼,在楼梯转角处就能把垃圾倒入集中的垃圾通道中。可是时间长了,中式的厨余垃圾难免有异味,这种堪称埋雷的设计最后只得在居民的抱怨中被封起来。

  还有一些小区,在建造时不设围墙,比如金狮公寓。这种当年看起来十分创新的小区形态,如今却因为不便管理,成了让物业和居民头疼不已的短板。

  此外,外销房面积普遍偏大、得房率低,加上房型不好,很多房东干脆出租作为办公或商业用途,这在房屋买卖市场上,又是一道“硬伤”。

  李美萍买下的这套公寓,也具有外销房户型奇葩的特点:三个卧室都朝北,阳台在建筑的当中,没有阳光照射。

  在李美萍的印象中,虽然楼里外国人不少,但楼盘整体上卖得不算好。刚住进去的那几年,不少房子都空着。她买的那个楼层,两三年以后才有了第一个邻居。

  由于销售不理想,到了90年代末,外销房小区纷纷开始降价售卖。比如浦西的振安广场、金柏苑,还有浦东的珠江玫瑰花园,均把价格调整为开盘时的一半左右。很多开发商打出了“外销房的标准、内销房的价格”这类广告词。

  2001年8月,上海正式实行内外销商品住房并轨,统称为“商品住房”,“外销房”这个名词消失在历史中。

  “我记得新千年没多久,用人民币也好买我们小区的房子了。”李美萍说,“楼里很快热闹起来,经常有人过来看房。其中有上海人,也有温州人、南通人。”

  如今,这里不再有外国居住者的身影,房价也早已回落到了这片地段的正常水平。

  在李美萍的卧室里,有两扇不同朝向的窗户,望出去风景各异。

  二十年过去了,窗外的浦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美萍住的高层建筑,现在已淹没在都市森林中,成了一处普普通通的住宅小区。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当年谁要是买了套上海外销房 绝对扎足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