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大戏首次来沪 台湾国光剧团带你欣赏“京昆新美学”
发布时间:2019-04-17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东方网4月17日消息:4月20日、21日,台湾国光剧团应上海大剧院之邀,将以“京昆·未来式”为题,分别带来诗词入戏的实验京昆文学剧场《天上人间李后主》及曾以“未来性”获“台新艺术奖”年度五大作品荣誉的《十八罗汉图》,这也是两台大戏首次在宝岛之外上演。
从作家白先勇率两岸艺术家制作昆曲青春版《牡丹亭》2004年登台上海大剧院始,国光剧团、当代传奇剧场、台北新剧团、魏海敏、唐文华、李宝春、吴兴国、李小平等台湾地区戏曲团体、艺术家陆续在上海大剧院上演代表作。在大剧院推动下,陈少云、关栋天、王珮瑜、邓沐玮等京剧名家与台湾地区同行展开合作交流,推动当代戏曲发展传承。
五年前,大剧院特别邀请国光剧团带来“伶人三部曲”《孟小冬》《水袖与胭脂》《百年戏楼》,三台大戏首次一气呵成上演,留下了“中国当代舞台剧丛林中那一抹温暖的光亮”等高度评价,奠定“京剧新美学”风格,令大陆观众耳目一新。此次再度来沪,“国光”将上演“京昆?未来式”《天上人间李后主》《十八罗汉图》,带来升级“京昆新美学”风格新作。
《天上人间李后主》巧妙运用“词帝”李煜用生命融炼出的千古绝唱,诗词入戏,婉转哀切。全剧讲述李后主死后一灵未灭,数百年后偶然被召唤苏醒,为了弥补生前的缺憾而展开一段追寻的旅程。除李后主与大小周后的凄美情爱,剧中还有赵匡胤、京娘、月娘、曹仙人等意想不到的角色,引观众领略“总要天地残缺,才有人间至美”的情感。
国光艺术总监王安祈表示,要把这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人物搬上舞台,实为考验。本剧借天水碧、烧槽琵琶、薰香玉炉、霓裳羽衣曲谱等雅物以及后世的知音“月娘”这一角色,串联起当代观众与后主情感的桥梁。观众随着剧情推进,一同参与李煜的悲欢情愁。《天上人间李后主》完整呈现李后主《虞美人》《浪淘沙》《玉楼春》《菩萨蛮》《相见欢》《破阵子》等经典名作,搭配全新写作的京剧唱词,除因应情境灵活运用京昆板腔或曲牌外,还要能与戏剧主轴相互和应,丝丝入扣,是相当高难度的编剧创作。
《十八罗汉图》从一幅古画拍卖会开始发展,从看似充满利益交换、虚与委蛇的场面,逐一抽丝剥茧出千金之画背后的无价真情。这是山上和山下交错展开的复仇故事,云集名角:山上,女尼和青年,暧昧情愫,看魏海敏与温宇航的眼神交会;山下,老夫与少妻,因心虚而掌控,听唐文华与林庭瑜的心绪流转。十五年后,因一幅《十八罗汉古画》,四人相会。因画之真假,见出人情。本剧核心物件《十八罗汉图》原画者残笔居士已不在,真伪只能由后人评断。于是戏中借此真伪辩证的过程,巧妙将修复者、仿画者、卖画者、买画者、鉴定者等不同脚色的立场娓娓道尽。他们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画的真假,更是幽微人情,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尊重。
国光剧团团长张育华表示:国光剧团成立迄今二十四年,从保存传承京剧艺术为基础出发,以现代化、文学化为发展核心,以多元尝试为表,人情探寻为里,共同缔造出“国光”的京昆美学风格,不断推出脍炙人口的好戏,使传统京昆成为台湾众多表演艺术中的品牌团队,在现代社会中诚属不易。“京剧、昆曲不是过去式,也不是完成式,都还在当代审美的交融与共创中,持续前行,指向未来。这也是‘国光’创作一再获得肯定的深层次原因。”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两部大戏首次来沪 台湾国光剧团带你欣赏“京昆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