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突击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南京路步行街两家知名商场被责令
发布时间:2019-04-16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4月14日,上海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针对大型商场和酒店,突击检查收集容器配置情况、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被抽检到的3家单位包括两家商场和一家五星级酒店,分别是第一百货商业中心、上海世茂广场商场和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因生活垃圾分类不到位,3家单位全部被责令整改。
抽检“不合格”率达100%
4月14日上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跟随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队员来到位于南京路步行街的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检查生活垃圾分类情况。执法人员发现,垃圾厢房数十个垃圾桶全部没有分类标识,并存在垃圾混装问题。堆满了蔬菜叶的垃圾桶,没有张贴“湿垃圾桶”字样,垃圾桶也没有加盖;干垃圾桶内混装着塑料袋和玉米,其中,塑料袋是干垃圾,而玉米应该是湿垃圾。
上海第一百货商业物业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商场共有40多家餐饮店,餐厨垃圾分类一直由商户负责分类。虽然前期针对商户进行了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但因为物业管理不严,分类不到位情况普遍存在。接下来,物业将作为生活垃圾分类的第一责任人,督促商户尽快按照规定分类,并在垃圾房进行二次分拣。目前正在扩建垃圾箱房,7月1日前会全部整改完毕。
城管执法人员正在检查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垃圾厢房的垃圾桶
城管执法人员正在给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
一路之隔的上海世茂广场,存在着同样问题。商场垃圾房内摆设的垃圾桶没有标识,也没有加盖;干垃圾桶内混杂着食物残渣,湿垃圾桶内混杂着纸袋子。
上海世茂广场商场垃圾房内摆设的部分垃圾桶没有标识,也没有加盖
不远处的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垃圾房,大量干垃圾袋子堆在墙角,没有按照规定装入使用收集容器。一位工作人员正拖着一只从酒店后厨运出的湿垃圾桶,城管执法队员抽查发现,湿垃圾桶内“五花八门”,食物残渣、塑料袋、纸杯混杂在一起。在一处标注“可回收垃圾站”的地方,摆着红色、绿色、黑色三个垃圾桶,但垃圾桶盖上已经积了一层灰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责任公司工程物业部负责人表示,这些只是“摆摆样子”。
“可回收垃圾站”的三个垃圾桶桶盖已经积灰
该物业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针对生活垃圾分类对商家进行宣传和监督。配合今年7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世茂广场的垃圾房正在加紧改造。
上海城管执法人员当即向上述3家商家开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根据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可回收物、湿垃圾、干垃圾应投放至相应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商家未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新规后商家拒不整改将“重罚”
抽检“不合格”率竟然达到100%,商场酒店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不容乐观。实际上,上海早在多年前就开始推广生活垃圾分类,《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实施了近5年时间。为何时至今日,连南京路上的“门面”商场也经不住检查?
市城管执法局执法总队四级高级主办何玉军坦言,主要原因是现行《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的法律效力和处罚力度不高,商户在思想上不重视。根据规定,未按照规定设置分类收集容器的,可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未按照规定投放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单位处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即将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大大提高对单位的处罚力度。根据规定,单位违未将生活垃圾分别投放至相应收集容器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拒不整改将影响单位和个人信用
从3月1日起,上海城管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大整治,为期一个月,重点聚焦住宅小区和商场。截至目前,共责令改正违法行为2903起,行政处罚178起。
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城管部门的相关执法内容会有相应调整,从之前主要聚焦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拓展到聚焦“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全流程。
何玉军表示,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机制将常态化,全覆盖进行执法检查,具体包括上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楼宇、大型商场、公园、交通枢纽及1.2万余个居住小区。同时,执法检查将延伸覆盖至全市230多家生活垃圾收运单位、20多家生活垃圾处置单位,进行全过程执法监管。
记者了解到,违反生活垃圾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违法违规信息将共享至相关管理部门。对存在拒不改正、阻碍城管执法部门履行职责等情形的,城管执法部门将其信息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施联合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