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发布时间:2019-04-15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以色列,一个以科技创新和卓越智慧享誉全球的国度;上海,一个正在开足马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国际大都市。在位于普陀区的桃浦智创城,两颗蓬勃跳动着的“创新心”,不远万里跨越整个欧亚大陆,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已被写入2019年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的中以(上海)创新园,将于下月在沪亮相。
通过携手全球创新高地,上海科创建设正在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构建更加开放的创新格局,树立国际合作的标杆和典范。
资本引路 市场主导
大卫·法拉吉,一位来自以色列的生物统计学科学家。灰白头发,金边眼镜,一双深陷的大眼睛,闪着沉着和睿智。2017年,曾是以色列海法大学校长的他,作为“外专千人”来到华师大与海法大学共同成立的“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开始研究课题“有效的临床数据分析”。这是一项独特的基于网络的临床数据平台,用于收集和管理临床实验参与者的信息,以此能全面定制各种临床试验设计。
随着项目不断取得进展,应用前景日益明朗,这位远道而来的以色列科学家,萌生了科技创业的想法。“以色列是全球风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由于文化和资本等因素,以色列人往往优先考虑欧美。我们正在和法拉吉教授接触,希望他能将创业公司落户到中以创新园。”中以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阮项告诉记者,绝大多数以色列创业公司规模不大,往往利用自身创新优势,解决产业领域的一些具体或局部技术难题,形成原创技术。
特斯拉的无人驾驶技术,就是来自于以色列Mobileye公司。以色列人创新往往更看重资本和市场,一般是依托原创技术孵化创新型企业,然后一次性转让,并不追求凭一己之力做大做强,尽量规避中试、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所以创新原动力十足。中以创新园是在2017年成立的中以创新中心基础上,从市场和资本角度,更多帮助以色列创新科技来华创业,而不仅仅是移植以色列技术产品嫁接到中国企业上。
为此,中以创新园采用资本先行,市场导向,在物理园区尚未开张前,成立了中以沪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私募基金的形式,接洽以色列技术项目。我们已经和法拉吉教授多次沟通,就科研项目估值达成了协议。他的新公司有望成为中以创新园的第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首轮天使融资也已经箭在弦上。”
“英雄天地” 创新节点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上海积极探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创新合作拓展新空间。桃浦智创城,是上海市中心最大产业园区,中以创新园被列为桃浦智创城最大项目,这充分表明上海志在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之一。
今年,昔日上海名牌企业英雄金笔厂将完成华丽转身,升级为以创新为关键词的“英雄天地”,为中以(上海)创新园提供一期载体,初步承载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中以合作项目的落地。到2021年,“英雄天地”将完成智创TOP等新建项目,推动设立2-3个联合创新中心,设立多模式、接力式的上海-以色列创新合作基金。园区将汇聚不少于1000条有合作意向的创新需求和创新成果,推动不少于50项创新成果落地或者开展技术合作。
最终,中以(上海)创新园将建成一站式服务,分布式运营和联动式发展的创新园。阮项告诉记者,这里会成为国际创新研发集聚区、国际技术转化实践区和国际生态环境生活区。通过“联合创新研发+双向技术转移+创业企业孵化”等形式的主动挖掘,创新园将成为以色列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来中国创业的服务首站,未来上海科创板很可能会出现以色列人的创新身影。与此同时,创业园也将成为中国创新企业走向“创新国度”的最佳起点,实现更多有质量的“双向创新孵化”。
目前,中以双方在基础科学、现代农业、健康医疗、能源等领域开展的交流合作持续升温。上海也依托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与以色列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华东师大与海法大学共同成立“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上海奥威为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维夫提供了超级电容公交车运营服务;复星集团、光明食品集团、巨人集团等收购了以色列医美、食品、游戏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本报记者 马亚宁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上海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