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过 中国游戏业结束野蛮生长
发布时间:2019-04-04 | 发布者: 东东工作室 | 浏览次数: 次就在前一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更新公示“2019年进口网络游戏审批信息”,这是版号重启之后首批公示的进口游戏版号。网易代理的《迷室3》位列其中。此外腾讯代理的《权力的游戏 凛冬将至》、完美世界的《洪潮之焰》、雷霆互动的《永不言弃:黑洞!》、畅游时代的《英雄传说:星之轨迹》、深圳中青宝互动的《灵魂之桥》等产品都获批。
从去年12月恢复版号审批以来,国产游戏版号已累计公示12批次,无论是发放频率及总量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这样的节奏之下,游戏业似乎已重回快车道。
2018年,相关部门在版号审批、未成年人保护等系列措施,曾让外部认为游戏业“寒冬将至”。但今天回看,这一观点过于悲观了。“游戏业的寒冬”并没有“杀死”中国的游戏业,反倒成为一片“虚热”中最好的清醒剂——它驱动厂商们回归本质,反思责任,也让游戏业得以更健康、长久的发展。
游戏业
2018年3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称由于机构改革,所有游戏版号的发放全面暂停,且并未通知暂停期限。直至12月,版号才恢复审批。
在版号停止发放的9个月里,中国游戏业被按下了“暂停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游戏整体收入和游戏用户数同比增速均创新低,分别为5.3%和7.3%。
版号停发5个月后,“总量控制”的消息也传来。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关于《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为防控青少年儿童近视提出了多项实施方案,其中提到,将对网络游戏进行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
在一系列趋严的整治措施之下,游戏业进入了很多人口中的“寒冬”。金融数据服务商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5日,52家游戏类上市企业中,45家股价下滑,38家跌幅超过20%,正负相抵后,52家企业总市值蒸发超过8566亿元人民币。
"寒冬"之后,让游戏业更健康
不过,知名游戏行业媒体Gamelook主编洪涛并不认同“寒冬论”,他表示,“寒冬从来都是部分人的寒冬”,“2018年的寒冬,主要是游戏业政策加强、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游戏审批暂停9个月等因素的叠加所致,它对所有游戏公司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但必须客观说,即使能顺利得到版号,很多公司依然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寒冬”让很多缺乏竞争力的游戏公司“提前死亡”。
一位文娱领域的投资人告诉记者:“某种程度上,以上各项措施其实是对行业的‘纠偏’。当然,它也让中国游戏野蛮生长之后的‘病症’,更直接的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2013年,随着移动游戏市场的爆发,大量资本和创业者进入这一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无序发展——过度竞争、品类跟风、侵权产品肆意横行……这些乱象让整个游戏行业有陷入“雅达利崩溃”的风险——1983年,在当时游戏硬件和软件生产商雅达利实施的“数量压倒质量”的政策下,一年之内美国市场上出现了近万款游戏,大量同质化垃圾游戏让美国玩家彻底失去信心,并最终导致了1982年圣诞节的游戏市场大崩溃。
对于中国游戏市场而言,2018年一系列严格的整治措施堪称“休克疗法”,它们虽然让游戏产业增速放缓,但也终结了游戏业长达五年的野蛮生长,从而避免了市场走向更大的崩溃。
转载请标注:我爱技术网——“寒冬”已过 中国游戏业结束野蛮生长